很佩服作者选择“我是个年轻人,我心情不太好”这句话来作为书名,因为璞玉在前,若是这本书的完成度不高,很有可能会被当作模仿的笑谈,好在这本书是一部有始有终的作品。
近年来丧文化一点点在青年人的世界里流行,讨论度也在不断增长,有人觉得丧文化是“毒鸡汤”,也有人觉得这是时代的缩影。之前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句话:丧不是一种流行文化,而是一种态度集成。细细想来,也许并不是人们变得丧了,而是人们变得聪明了,看懂了身边的阿谀奉承,看懂了职场上的尔虞我诈,看懂了社会规则和没有明面挑破的等级制度,所以,人们开始迷茫自己的发展前景,对曲折的人生路也毫无对策,进而这种压抑难以消化,就形成了孤独和匮乏。
其实绝大多数人,和书中的主人公阿波类似:赚着死工资,活得平平淡淡,没有人生的目标,没有追求的对象,安于现状,也并不想改变,甚至不会羡慕那些住着别墅洋楼的人;我们很多时候会像是十万个为什么一样想要知道许多东西,却在冷静下来之后发现知道这些仿佛也是无用,却也抵不过心底的疑惑反复的提问;我们会过着工作和家庭两点一线周而复始的生活,虽然这种生活有条不紊,但是平平无奇。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不断寻找生命的意义,尽管有些人一生无解。也许很多时候,我们在经历一些很小的事情时,会感受到活着的价值,从而制定一个符合现阶段自己的人生计划,哪怕它并不伟大,却也是我们前进的意义。
这本书中的文字很丧,丧到让我想起了现在丧文化比较流行的代表人物——李诞。可能很多难以适应这本书的读者太过切实的去看待这段白纸黑字了,其实它们很简单,没有那么多的拐弯抹角,作者把想要表达的东西明确的写给读者看,让读者在沉默中找到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这本书唯一让我遗憾的是丧的太干,对我这种不太会被影响喜怒的读者来说,硬生生的只能挤出一个“哦”字。
我想,作者要表达的不完全是丧,而是在丧中的自愈能力,所以这种点到为止又显得有些小聪明,苏小城是我看过很多年轻作者中最会把自己的写作水平发挥到最大的写手,他了解自己的文笔,从而按照自己的意愿完成了这本书。这种絮叨的写作风格就是让我为什么觉得这本书并不那么惊艳却还能坚持看完的理由,漫不经心,提不起兴趣,随意这种感觉都在书中有微妙的体现,实在是一种很新颖的写法。看完《我是个年轻人,我心情不太好》这本书后,反倒让我对苏小城这个作者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人生的经历对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沮丧并非坏事,当生活对我们不太友好之时,说一句:“我太难了!”也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