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拥有多重身份,自然也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和义务,有些是社会关心的对象,有的是值得同情的模样,但是面对法律和规则,人人平等,不分男女,不谈老少。
对规则不怀敬畏之心的人,就该受到应有的惩罚,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
就拿最常见的过马路闯红灯来说,红灯的时间最多一分钟,一条马路十几米的宽度,为什么依然有好多人不愿意等待那一分钟呢?难道你真的那么急切吗?抢占的那一分钟能够给你带来比生命更有价值的收益吗?这类现象发生在老年人或上了年纪的这类群体居多。我们接触的网络信息不乏因为闯红灯被车撞死或撞残的案例,为什么依然还存在这种现象呢?
原因大概就是侥幸心理和那种对开车司机的那种过度信任。除此之外就是对闯红灯这种行为的不重视,规则的漠视心态。
“我就闯一次红灯,没事的,不会那么倒霉”好多人这么想。
“闯红灯的都活该被撞,不给他们点儿教训,他们就不知悔改”好多人这么想。
“不就闯个红灯嘛!至于那么激动吗?这不没事嘛!反正司机不敢撞,而且还得礼让我先行。”闯红灯的人自持有理地说道。
倘若真的有一天闯红灯的人被正常行驶的车撞死或撞残了,你的态度是什么?主流的观点和天平应该朝向何方。
我坚持认为罪有应得的惩罚,所有的犯罪事故都应该限定在这场事件当中,不应该多去深挖人物背后的故事,因为人物背后的角色只会妨碍公众的是非判断和道德评价。
一个多年闯红灯的老人被车撞死了,或者说一个七八岁的小孩突然闯红灯被车撞飞了,你的态度是什么样的?首先你可能会被“老人和小孩”这俩特殊身份带来的同情心所影响,其次再去判断事件本身的对错,得到的结果可能就会不那么严重,甚至矛头对对准无罪方,混淆视听。
好在事故认定是公平正义的,不会像网上那些键盘侠一样来左右。
对规则的漠视,就是对他人的侵犯;对犯罪的宽容,就是对善良的人的一种伤害。
其实有关媒体对事件的报道,为了博得眼球,而运用的一些话语词汇,很具有误导性和怂恿性。
特殊身份不应该是逃避责任的挡箭牌。
未成年犯罪,校园霸凌,校园暴力此类事件不断发生,大多是没有有效的法律威慑力和缺乏教育导致的。小小年纪就可以杀人放火,最后因为不够判刑年龄而无罪释放,这对于死者来说那是第二次伤害,同时也是对此类事件继续发生提供了一个庇佑和袒护,纵容犯罪的滋生。
人性本善或者恶,现在真的很难看清。不管是因为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还是父母的溺爱,还是接触社会环境所影响,都在一步步蚕食人性和对规则法律的尊重。
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是我们必须坚守的东西,我们改变不了别人的行为,但是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周围的人。相信一根蜡烛可以照亮一方黑暗,攒聚起来,就可以照亮整个世界。
判断是非对错,请不要牵扯太多身份,不要用道德绑架来纵容那些错和罪,因为错的是你,而非你所处的群体。
狼终归是狼,即便披上羊皮,依然还是狼;坏人终究还是坏,即便年少无知,还是耄耋之年,依然还有獠牙。
保护好自己,维护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