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上书夏京

在阳春十五岁这一年,他于书院之中如饥似渴地勤奋苦读,一头扎进知识浩瀚无垠的海洋,探寻着智慧的宝藏。书院,本是四方学子云集之所,宛如一座灯塔,传承着人类的智慧与崇高的理想,承载着无数人对未来的憧憬与期望。然而,透过这看似宁静的书院天地,阳春却敏锐地察觉到了世间隐藏的诸多弊病与隐忧,如同在纯净的美玉上发现了丝丝裂纹。
他听闻了一桩桩令人痛心疾首的贪污腐败行径。那些本应肩负起为民众谋福祉重任的官员,却在利益的强大诱惑下,如同迷失在黑暗森林中的行者,丧失了最初的本心,将神圣的公权力当作谋取个人私利的便捷工具。财富,恰似沙漏中不断流淌的细沙,源源不断地汇聚到少数人的口袋之中,而广大普通民众却深陷在贫苦的无底深渊里苦苦挣扎。贫富差距犹如一道难以逾越的巨大鸿沟,无情地横亘在社会的中间,将人们分隔在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
这些残酷的听闻,仿佛一把把沉重的铁锤,毫不留情地一下又一下撞击着阳春那颗无比赤诚的心。他的眼眶逐渐被湿润,滚烫的泪水夺眶而出,顺着脸颊肆意奔涌,仿佛在诉说着他内心深处的悲愤。他的内心,被愤怒与不平彻底填满,就像一座积蓄已久、即将喷发的火山,炽热的岩浆在心底翻涌咆哮。在这满腔的义愤之中,一股如同暗夜中忽隐忽现的星火般的莫名勇气,悄然在他心中燃起。这股勇气,或许在旁人眼中,带着几分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一意孤行,但在阳春的心中,这分明是一种源自灵魂深处的使命召唤,是他对国家和民众深深责任感的驱使。
怀揣着这股冲动与坚定不移的信念,阳春神情庄重地伏案,缓缓提起笔。洁白的纸张在眼前铺开,宛如一片等待他书写壮丽篇章的广袤天地。他的笔触饱含着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每一笔每一划都倾注着他对理想国度的热切期盼,仿佛在与历史和未来进行一场庄严的对话。
“领导
华夏承蒙上天长久以来的庇佑,自古以来便承载着无数中华儿女的希望与无上荣光。这片土地,孕育了璀璨的文明,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然而,如今贪污之风如同恶毒的毒瘤,肆无忌惮地侵蚀着这片神圣的土地。为官者,若不能坚守清廉正气的底线,又怎能赢得民众的信服?又谈何治理好国家?因此,严格开展反腐行动,已然刻不容缓。这不仅是凝聚人心的根本所在,更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唯有赢得民众的信任,方能汇聚起如钢铁长城般的力量,众志成城,共同铸就国家的辉煌未来。
教育,乃是国家繁荣昌盛的根本基石。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精心培育各类人才,才能为国家的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力,让国家在时代的浪潮中破浪前行。科技,无疑是推动国家进步的强大引擎,如同火箭的助推器,助力国家飞速发展。在当今时代,加强科技研发,不断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已然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而军事力量,则是捍卫国家主权与尊严的坚不可摧的壁垒,如同坚固的盾牌,守护着国家的安全与稳定,绝不可有丝毫的懈怠与忽视,必须不断强化。
再者,教员人民思想,的深邃智慧与高瞻远瞩的指引,对于国家的发展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关键意义。引领我们穿越重重迷雾,走向光明的未来。国家的统一大业,这是千秋万代的伟大事业,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的神圣使命。倘若不能达成这一目标,国家的伟大事业便难以圆满成功,甚至可能遭受各种未知的灾难与挫折。”
阳春一气呵成写完书信,仿佛耗尽了全身的力气,但他的眼神中却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小心翼翼地将书信折叠起来,那动作轻柔而虔诚,仿佛手中所握的并非仅仅是一张普通的纸张,而是承载着他全部希望与梦想的诺亚方舟,承载着他对国家美好未来的全部期许。随后,他四处寻觅,终于找到了邮差。他郑重其事地将信交到邮差手中,那眼神中满是期待,仿佛在托付一件无比珍贵的宝物,希望这封信能够跨越千山万水被领导看到。
然而,时光悄然流逝,日子如同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的湖面,日复一日地过去。这封信,就像一颗投入深海的石子,悄然沉没,没有激起任何水花,也没有传来一丝一毫的音信。阳春每天都满心期待地盼望着能有好消息传来,他常常站在门口,望着邮差可能出现的方向,眼神中充满了渴望。可是,一天天过去,等来的却只有无尽的沉默与失望。但即便如此,阳春心中的信念,如同屹立在狂风中的参天大树,并未因此而有丝毫动摇。他依旧怀揣着那份对国家炽热的热爱与沉甸甸的责任,默默地等待着,执着地期待着,坚信总有一天,他的声音会被听到,他的期望会成为现实……
欲知阳春后续又将经历何事,请继续观看第下章《表弟聊天》。
第二十二章 表弟聊天
阳春三月,柔和的日光宛如轻薄金纱,丝丝缕缕地倾洒在人头攒动的车站。这里充斥着旅人匆匆的脚步与殷切的期盼,嘈杂的说话声、纷沓的脚步声,交织成一曲独属于城市的喧嚣乐章。阳春刚刚结束一段短暂的短途行程,他手提简单行囊,随着如潮的人流缓缓向出站口移动。
不经意间,他的目光在熙攘的人群中穿梭游移,冷不丁与久未谋面的表弟四目相对。表弟那熟悉的脸庞瞬间绽放出惊喜光芒,原本沉稳的步伐变得急切,几步便快步朝着阳春走来,嘴里兴奋地喊着:“表哥!”阳春的脸上也随之浮现出欣喜笑容,两人热情地相拥在一起,那股久别重逢的喜悦在彼此心间肆意蔓延。
随后,二人在车站的角落里寻得一处人少之地,轻轻拂去地上的灰尘,席地而坐。阳春的神情在不经意间逐渐变得凝重起来,他微微抬起头,目光望向远方,眼神仿佛穿透了眼前这热闹喧嚣的车站,看到了更为遥远深邃的未来。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凝重:“如今这世道,人心愈发被自私与贪婪蒙蔽,长此以往,必将酿成大祸。就拿未来的情况来说,南方恐怕会遭遇一场持续四十余天的雨灾。到那时,江水必定如脱缰野马般泛滥,那汹涌澎湃的滔滔洪流,若是没有教员先主在暗中庇佑,仅靠人力,又怎能阻挡得住?不知会有多少无辜生命被卷入洪流之中啊。”
一旁几位路人听到这番言论,不禁心头猛地一紧。其中一人赶忙走上前来,满脸担忧地问道:“真会有这么多人丧命吗?”阳春微微摇头,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教员先主慈悲为怀,定会庇佑众生,不会让那般惨烈的景象发生。”
“那除了这雨灾,往后还会有哪些灾难降临呢?”又有人焦急地追问,眼神中满是惶恐与不安。阳春沉思片刻,眉头紧锁,缓缓说道:“旱灾、涝灾,这些灾祸都不会缺席。所幸教员先主已指引众人挖河修堤,只要这些水利设施能够正常发挥作用,或许能够将灾害带来的破坏降到最低限度。”
“说了半天,感觉跟没说一样。到底还有什么灾啊?”有人忍不住低声抱怨,语气中满是焦急与不满。阳春的眼神愈发忧虑,仿佛那未来的灾祸已然真切地在眼前浮现,他语气沉重地说道:“地震、病毒肆意横行,甚至战争,这些都极有可能接踵而至。倘若应对稍有不当,那死亡人数必定不计其数。”
“那到底怎样才能避免这些灾难呢?”人群中有人急切地询问,声音中带着一丝绝望与无助。阳春长叹一声,神色凝重,语重心长地说道:“除非人类能够摒弃私心,统一思想,皆信仰教员先主思想,真心实意地为天下万物、为绝大多数人谋福祉,否则,这些灾难恐怕难以避免。”
阳春的表弟心胆听闻,忍不住嗤笑一声,脸上满是不屑之色,说道:“表哥,你这说的都是些什么呀,简直是天方夜谭,根本就不可能发生。你莫不是白日做梦,糊涂了吧!”阳春只是淡淡一笑,神色依旧平静,不紧不慢地接着说:“其实,看似平静的沿海地区,实则暗藏着巨大的危机。日后,怕是会出现高达五十米到一百米的海浪潮,而且这骇人的浪潮将持续一个多小时。到那时,海岸线百里之内,恐怕都难以幸免于海水的肆虐。”
心胆听闻,情绪更加激动,脸涨得通红,大声反驳道:“不可能,你这纯粹是一派胡言!这种荒谬绝伦的事怎么可能发生,表哥,你可别再在这里危言耸听了。”阳春无奈地轻轻摇摇头,平静地说道:“信与不信,全在你们自己。我不过是将这天机告知你们,可你们却难以领会其中的深意。世间万物,万事皆有因果,今日所种下的因,便是他日结出的果。”
话音刚落,原本晴朗无云的天空,突然划过一道耀眼的惊雷,那惊雷如同一把锋利无比的利刃,瞬间将天空劈开。紧接着,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砸落下来,重重地打在地面上,溅起层层水花。众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不轻,脸上瞬间浮现出惊恐之色,赶忙四处寻找马车,慌慌张张地躲了进去。
待众人稍稍安定下来,阳春静静地望着车窗外如注的大雨,豆大的雨点砸在车窗上,模糊了他的视线,却无法模糊他内心的忧虑。他心中默默叹息,深知自己所言虽不被表弟等人相信,但这些潜在的危机却真实存在。而表弟心胆坐在一旁,依旧满脸狐疑,眼神中透露出对阳春话语的半信半疑。这场不期而遇的雨,仿佛是上天刻意安排,为这场充满争议的谈话增添了几分神秘而凝重的氛围,也让阳春心中的忧虑愈发深沉。
想知道下集是什么精彩绝伦,请看下章《府学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