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波 幸福双翼学员
坐标 | 山东青岛
1 一道让人崩溃的“送命题”
作为一个经常被陪娃写作业困扰的妈妈,我跟很多人一样,一遇到孩子拖拉、磨蹭不肯写作业时,分分钟觉得这是一道让人崩溃“送命题”啊!
这不,昨天挑战又来了。
我去托管接女儿的时候,她一看到我就烦躁、叹气着嘟囔:“哎呀!怎么你又来了!”
她一见到我的表情和第一句话让我很意外,也有点受伤。
我知道她这表情肯定是因为作业还没写完,我强忍不满、假装平静地问:“还有几项没写完?”
女儿赌气地说:“一项也没写完!”
她知道接下来有英语课要上,我不可能坐下来等她完成作业,她就带着情绪开始收拾书包。
我去翻看她的作业记录本,这时她的同学跟我说:“阿姨,她一直在写数学书,什么也没干。”
女儿收拾好书包往桌上一放抬腿就走,我说:“哎,你的书包。”
女儿见我不管她的书包,折返回来,生气的朝我肚子拍了一下。
这一拍激起了我的情绪,我真的生气了,为了彼此的面子我忍着没发作。
我用手使劲地提溜女儿的胳膊,要给她背上书包,她一边生气,一边小声哭着跟我对峙,说书包太沉了,让我给她背。
我说只给背到走廊门口,说着就自顾自地拿起书包走到门口给她放下了,没等她我就出了门。
我大步流星地往前走,女儿背起自己的书包,在后面喊:“妈妈,你等等我!”
她带着焦躁和生气的语气,让我也烦躁。
我一直跟自己说不能跟孩子大发脾气,那是成年人对孩子的欺负(其实从人权道道的角度来说,我这种忽视与拒绝孩子感受与需求的行为,已经是暴力了吧?)。
可我的内心就是不想理她。
2 我又闯了情绪的红灯!
我走出小区去开车,发动车子后,我故意往前开了一点,孩子着急了,大喊:“哎!还没上车呢,你不等我了!”
现在再细想,我当时是不可能真的丢下孩子不管的,不过,我陷入了控制三角里的“迫害者”角色中,想用威胁的方式压迫、控制孩子。
孩子上车后,我情绪大爆发:“你不喜欢我来接你,那以后我不来了,你自己走好了!”
女儿:“不行!法律规定的,我未满18岁,你必须接送你的孩子!”
还跟我顶嘴,我继续:“法律规定,我给你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和受教育的机会……”
没等我说完,正好碰到左转弯的红灯,我深吸一口气,对啊,我现闯了情绪的红灯啊!
意识到这一点,我停下来,不再说话。
孩子在气头上,我和她杠上有什么意义?只会让她的情绪越燃越糟。
这种情况下,喊暂停不应该是孩子的责任,而是作为教育者和引导者的我。
我沉默着,把车开进小区,找了个车位停下,转身看着后座眼角还有泪痕、还有些气鼓鼓的孩子。
她也倔强地看着我。
3 “想到你要来,我就着急!”
“看样子,你有些生气。”我说完这句话,她那鼓着的腮帮子就松了下来。
“你有没有为你刚才的行为感到懊恼?”我继续。
“嗯。”孩子点头,嘴角耷拉着,就剩下偃旗息鼓的委屈了。
“还有别的情绪吗?”
“生气,愤怒还有伤心。”表达完情绪,孩子软了下来。
看她情绪缓下来了,可教时刻来了,我问她:“能告诉我,你写作业的时候在想些什么吗?”
“我就想,你快来了,你快来了,心里很着急,可是我的手却不听使唤。”女儿脸上挂着着急的表情。
我伸出双手捧在一起,给孩子演示:“你就这样一直盯着这份‘着急’,双手捧着它,越看越着急,你还有理智去思考其他的事情吗?”
“没有了。”女儿沮丧地说。
“那我们看看我们能做些什么,把焦虑给放一放,给我们的理智一些空间,让自己静下心来呢?”
我把捧着的双手分开,左手(代表焦虑)放到一边,把空出来的右手(代表理智)放在女儿眼前。
“我可以跳绳,可是我没带;还有冥想,可是我做不到。”(女儿在速读班学的冥想,其实我也不会)。
“好,那我们闭上眼睛,来做深呼吸……吸气,把气吸到你的肚子里、肚脐以下;然后,把气轻轻地吐出,把注意力都放在你吸入和呼出的这口气上……”
我和孩子一起做,我觉得效果是有一点的,但是不知道孩子的效果如何。
她在结束后,只是问我:“妈妈,我的鼻子还红吗?”她怕上英语课的时候,让同学看到哭的红鼻头。
我说没有了,她就自己下车,带上手表,去上英语课了。
4 “我最大的困扰,是你!”
我和女儿之间的情绪冲突,看似告一段落,当我做晚饭重新听《平衡情绪》音频课程时,有一句话却给我敲响了警钟。
海英老师说:“我们逃避和拖延的,都是令我们感到不安的东西。”
是啊,无所事事的拖延很耗能,那种感觉不好受,孩子选择拖延,是什么让她感觉不安呢?
我觉得等会接她下课时,就这个问题跟她探索一下。
孩子下了英语课,情绪不错。
往回走的路上,我问她:“写作业着急的心情不好受吧?是什么东西让你感到不安呢?是作业有困难,让你应付不了吗?”
孩子毫不犹豫地说:“是你!”
看似简单的两个字,却让我的心非常震惊。
我一直以为,孩子在写作业上拖延、磨蹭、抱怨、发脾气,主要肯定是因为不喜欢作业、不愿意写作业。
没想到,真正让她不安、焦虑的竟然是自以为爱她、关心她的——妈妈!
看我有点愣,女儿又加了一句:“我不想让你看到我没有写完作业的样子,那样你就会不高兴,你不高兴我就有压力。”
“你想让妈妈看到一个完美小孩。”我冲口而出说出这句话,孩子没有回答。
孩子为何想让妈妈看到自己完美的样子呢?
当然是她感觉到,妈妈只想看到完美的她。
唉!看来我焦虑了一大圈,答案还是要回到我自己身上来。
5 切断控制三角形
上楼时,我问她今晚的打算,她说吃完饭后先打卡,之后推球,然后写作业,她的安排很不错。
吃完饭,我看着钟表说:“现在已经7点半了,距离我睡觉,还有一个半小时。”我虽然是说给自己听的,可是目的很明显,我也在提醒孩子。
不知不觉,我的内心又进入控制三角形的模式了。
“哎呀!又开始叨叨了!”孩子轻易地捕捉到了我的控制意图。
我及时打住:“好,接下来我不会再说了。我们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结果就好了。”我努力的刹车,尊重界限,切断控制三角形的模式。
孩子吃完饭,拿出书来准备读英语。
我说:“你先别着急做,你先把你每项作业预估的时间列出来。”她列了读英语10分钟,语文30分钟,数学30分钟。
我给她指了下表,我说:
“距离睡觉有不到一个半小时,你现在的作业用时一小时十分钟,你还有推球和打卡。
可能我们今晚共读和陪睡的时间没有了,到点我要睡觉。
你什么时候睡觉,你自己安排。”
接下来,孩子的作业我没有管,我在卧室学习。
她逐项完成后,上床的时间是9点10分。
她喊我,我说:“抱歉,我们说好的这样就没有陪睡时间了。”孩子让我亲亲她,我亲了她,道了晚安。
平时,孩子都让我们等她睡了才走的,今天自然地接受了,我直接关灯离开。
孩子睡了之后,我带着觉知回顾我们之间的互动,对自己有了更深的发现。
从小就很乖顺的我,在生活中没有爆发过大的脾气。我觉得自己对孩子算是比较温和。
但,我和善的外表下,情绪却暗涌着,稍有不慎,心底的控制欲,就在控制三角形的牵引下,偷偷溜出来了。
以前,我总觉得是现在的学校教育制度不够人性化,让孩子小小年纪就承受这么大的压力。
听到孩子的反馈后,我才发现——真正击垮孩子内心的压力,主要来自父母啊!
海英老师说:“父母是孩子的天和地,如果这个天和地都不理解和接纳孩子,对孩子来说,这才是最大的伤害。”
看来, 想解开“陪娃写作业”这道“送命题”,钥匙还是在我们做父母的身上啊!
关于我们
幸福双翼专注专业系统家庭教育知识传播,致力于陪伴和支持千万中国家庭迈向幸福。
图片 / Pexels
看完今天的文章
你最大的启发和收获是什么?
赶紧在留言处
跟幸福君说说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