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等到你~
先从与C教授的奇妙相遇讲起吧。
C教授的研究领域正好是我正在做的东西,与她相遇之前,我已经阅读过很多她以往发表的文章。
3月份是刚开学的日子,也是我开始寻找心仪博导的起点(二年级的下学期)。
在某一周的组会上,
我:“老师,我想博士期间继续做现在的方向,是不是可以试着联系下C教授?”
小老板:“当然可以,有兴趣就好,联系老师之前可以梳理下C教授的工作。”
在下一周的组会上,大老板:“咱们要邀请C教授来做个讲座,介绍下他们那边的工作,向他们学习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希望他能对咱们的工作提出建设性建议。”
我:“啥?这么好的事?这是不是上天给予我的机会?我要怎么办?”
组会后,我:“老师,我想去读C教授的博士,下周教授来的时候,我想和教授聊聊。”
大老板:“好呀,我非常支持,可以去做下准备工作了,加油呀。”(哈哈哈哈哈,大老板就是这样支持支持支持的理想派)。
接下来如愿与C教授进行了简单的交流,还在他做的报告中针对某个问题和他讨论了一番。但是,在晚上的欢迎宴中,大老板委婉地问起他博士名额的安排,他却表示自己的博士都是从硕士直博上去的,自己带的学生每一届都会有继续读博的,所以一直以来,并没有接收过外校的博士生。听到这番话,我心里已经凉了半截。在我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国内正在做这一块的,其实就只有C教授,不然的话,我就只能想办法出国了。
C教授在法国和比利时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完成博后的工作,待过很久的时间。在送C教授回酒店的路上,我和另外一个师兄问了很多关于出国的问题。C教授是鼓励学生出国的。在国内的科研环境下,大多数博士生是无法得到很多国外资源的,也无法获得同龄人在国外积累的经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C教授对我产生了“我是有出国打算的”印象。
接下来的两个月,我开始准备雅思考试,想着既然C教授大概率不会招收其他学校的学生,那我就着手准备国外的面试,先将雅思成绩拿到手,再去联系导师还是来得及的。
8月份的一天,由于我一直联系不上根特大学的一位博士后研究员(他之前与C教授在一个组内工作,是同一位教授的学生),有些问题想要请教他,所以迫不得已联系了C教授,向他询问联系方式。C教授告诉我,该研究员已经quit,去做科普工作了。当时脑袋也没想那么多,就直接接着询问C教授的博士名额情况,还是想再挣扎一下,毕竟C教授这样优秀且亲切的人,并不是那么容易再遇到的。当时,他给的答复是,名额不确定(因为当时他并不清楚他的硕士生是否愿意直博继续做科研),让我在九月份之后再去联系他。
与此同时,我准备面试了一位荷兰的教授,也面见了一位中科院的教授。从面试情况来看,前者可能是因为我的英文水平不高或研究方向不太符合拒绝了我的申请,后者是因为我在实验设计方面存在不足,以及对未来的研究计划不清晰而拒绝了我。综合两次的面试经历,这两位教授都是从整体科研素养上对我不太满意。之后的几天,我从面见教授的状态,准备的PPT以及整体要表现出来的科研素养方面做了调整,吸取教训,准备继续寻找联系心仪的导师。
事情的转折发生在国庆节之后。某一天,我一个同门很开心的告诉我们,她也联系了同一所学校的一位老师,但该老师还没有资格招收博士,所以他想把我同门介绍给C教授。啥?我当时脑袋里浮现出“还有这等巧合”的疑问,并马上决定联系下C教授,问清楚博士名额的情况,不能让机会白白溜走。C教授给出了很积极的答复,并表示成功的机会非常大。
随即,我又紧跟着询问C教授是否参加之后的杭州心理学大会,得到确定答复之后,我决定去杭州见他。之后的几天,我开始准备PPT并思考了很多C教授可能会问到的问题。到杭州的前一天晚上,我自己在酒店大厅的休息室中完善PPT,整理思路,将自己要表达的东西一遍遍在脑袋中翻来覆去,很晚才入睡。
第二天下午,我和C教授相约杭州师范大学附近较为偏僻的一个小饮品店,哈哈哈哈C教授请我喝奶茶。我掏出电脑开始了我的“演讲”,并将自己最新的研究进展呈现给他,想看看他对我的工作有什么建议。整个过程大约持续了近一个小时,店里没有其他人,我全身心的投入到与教授的交流之中。在我回忆这个过程的时候,感觉它就像是编排好了一样,按照剧本在发展。交流的最后,C教授表示他对我很满意,要回校考虑一下,两周之内给我确定答复。哈哈哈哈当时我就觉得我已经成功了99%,剩下的1%只是他再给我的一个答复,现在想想“当时哪里来的那么大勇气”。
记得当时C教授与我反复确认“我是否在准备出国”这个问题,如果他答应收我作下一届的博士生,那就只有在我完全确定会过去读书的情况下才能实现。C教授是第一次接受外校的学生,我完全理解他当时所有的谨慎和犹豫。当将赌注放在不确定的事情上时,天大的风险都要自己承担。
之后,C教授与大老板取得联系,询问了一些我的情况。两周之后,喜讯如约而至,“如果你完全确定会过来,那我明年的名额就留给你了”。我开心的要飞起来,忘记了文章投不出去的烦恼,也忘记了没有奖学金的委屈,通通都被“我有博士读啦”所冲淡了。
随后的博士生招生报名,材料邮寄以及复试等程序,都在紧张但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一月初,我独自去到上海复试。参加复试的大家都已经褪去了以往硕士研究生复试的青涩,不曾过度担忧,也不曾过分交流,唯有的就是考场内的安静和坐在面试老师前的自信。面试过程中,我对自己的表现并不满意,没有熟练的回答老师问的英文问题。再加上还有另一位优秀的张同学也报考了C教授,面试结束的当天并没有对结果进行公示,所以我对面试的结果表示非常担忧。
因疫情耽误了学校开学时间,之后的面试成绩和拟录取名单公示等流程都相应有所延迟。C教授让我不必担忧,在家安心学习,只需等待结果便是。于是在硕士毕业论文送审之后,我便要求进组学习,每周线上组会,与C教授单独meeting,为尽快适应组内学习氛围做工作。
终于在4月下旬的一天,我接到了学院老师的电话,告知我排在录取名单的第一个(导师制,每个导师只有一个博士生名额),询问我是否确定入学,将在5月初公布拟录取名单。哈哈哈哈那当然是确定入学的。之后便在名单中看到了我的名字。幸运地是,与我一同面试C教授的张同学,通过额外争取名额,也被录取了。
我想,在寻找导师这件事上,我是幸运的。张同学比我优秀很多,从实力来看,C教授完全可以只接收张同学的,如果是他在我之前联系C教授,那面试的结果可能就不会是这样的了。在此感谢C教授,因为他说到做到且靠谱的一句话,更因为他对我的赏识与厚爱;感谢硕士期间各位老师对我的栽培与教导;也感谢当时自己厚着脸皮一次次去骚扰C教授,还趁开会的机会跑去见他。
希望各位想读博或者在读博路上的小朋友们,一切顺利,发文章发大财,去学习啦。
作者:王大壮的潇潇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7119883
出处: bilib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