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一位老人拿着一张发黄的欠条找到湖北孝感市委:“85年前红军欠我爷爷400块大洋,能还我吗?”
这位老人叫杨明荣,他的爷爷叫杨长银,孝感本地人。
杨长银是个生意人,经常外出做些生意,时间长了,在村里置办了不少土地,也积攒了一些积蓄。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瑟瑟寒风中,红军们穿着单薄的衣服,喝着没有几粒米的稀粥,还要行军打仗,这让老百姓们心疼不已。
群众们看到红军们这么困难,就主动拿出自己的粮食和财物支持红军,但是红军有红军的纪律,不能拿老百姓一针一线。
不过,红军们缺食少穿,实在太困难了,于是,就和上级领导请示,能不能借用老百姓的银子度过难关,以后有钱了再把群众们的钱还上?
杨长银就是在红军最困难的时候,给红军借了400块银元。
当时的400块银元对杨长银来说并不是小数目,但为了支持红军,他毫不犹豫的借给了红军,帮红军解了燃眉之急。
红军领导人涂杏给杨长银打了欠条,承诺说:“等新中国成立后,一定找红军兑换。”
杨长银老人把这张欠条小心翼翼放到铁盒里,保存好, 他对家人们说:“这张欠条是我们的传家宝,红军为了给我们换来幸福生活,流血牺牲,咱们以后决不能找红军要这笔钱。”
从此,这张欠条被杨家小心保存着。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针对红军当时给老百姓打的欠条出台了相应政策,只要老百姓拿着欠条找当地有关部门,都给兑换。
虽然杨长银的生活也非常拮据,但他没有找有关部门,兑换这笔银元。
就这样,这张欠条一直传到杨长银孙子杨明荣手中。
时间来到了2015年,杨明荣也成了满头白发的老人,他的身体非常不好,老伴生了场大病,急需一笔救命钱。
为给老伴治病,杨明荣和亲戚们都借了个遍,还是凑不够给老伴看病的钱,走投无路的杨明荣想到了爷爷传下来的这张欠条。
打开小铁盒子,这张欠条已经发黄了,看着这张欠条,杨明荣百感交集,爷爷父亲在困难的时候都没有动这欠条,自己却打开了这张欠条的主意,心里有点愧疚不安。
但是看着病床上的老伴,杨明荣还是狠狠心拿出了这张欠条。
当杨明荣拿着这张欠条找到孝感市有关人员时,工作人员对这件事非常重视,他们刻不容缓,在很短的时间内找了很多资料和有关人员,证实了这张欠条确实属实。
到了解放前,一块大洋相当于100人民币,所以工作人员换算下来,400块大洋相当于40000元人民币。
当工作人员把40000元送到杨明荣手上时,杨明荣感激的连声说:“谢谢,谢谢!”
工作人员说:“不要客气,这是您应该得的。”
85年前的这张欠条解决了杨明荣的燃眉之急,虽然已经过了85年,但红军部队对老百姓的承诺依然有效。
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红军战士们的英勇作战,更离不开老百姓们对他们的支持,一张发黄的欠条,代表的是军民鱼水情,这是我们民族的特色,也是军民合力赶走外来侵略者的致胜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