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就业蓝皮书》显示,2019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5440元,而根据数据,2015届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平均收入只差48块钱,那么工作3年和读研3年哪个更值?
很意外,很惊讶,完全没想到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收入差距如此之小。
这说明了一个残酷的事实。
那就是学历贬值在加速,高学历的含金量在降低,就业市场无法消化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提供与学历相匹配的高端岗位。
研究生学历的毕业生挤占了相当一部分,原本应该有大专、本科毕业生来从事的工作。
这些岗位,并没有因为从业者的学历提升,而增加相应的薪酬。
举个例子,20年前的高校,研究生基本上想留校的,总能有办法留下来,博士生都可以挑挑拣拣的了。
可是如今,除非你特别特别的出色,否则即便是博士学位,也很难留校。
这并不是因为现在的博士生、研究生不如20年前的,相反,他们中的不少人,发表的论文质量还是大大的提高了。
这种现象,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劳动市场的供需平衡发生了变化。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有金钱,去考研,再花三年时间去读研,在经济上未必合算。
考研的成本,加上三年读研的成本,如果靠研究生与本科生之间的那点收入差距,可能要一辈子都赚不回来。
毕竟别人比你多上三年班,算上升职加薪,也许早买房上车了,这个差距,靠学历很难弥补。
等到了中年危机,公司并不会区别对待一个35岁的本科生和一个35岁的研究生。
很多人之所以考研,除了随大流,对于学位抱有过高的期望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推迟就业,或者说是在逃避就业。
当然,这也不能够完全一概而论,在某些方面,读研确实可以带来一些额外的收益。
比如说,对于一些普通学校的本科生,考上名校的研究生,就是除了高考以外,第二次逆袭的机会。
还有,如果考上了一线城市大学的研究生,就有可能凭积分获得当地的户口,这也是落户一线城市的一条捷径,比如:上海。
此外,研究生学历在公考方面可能也有一定的优势。
但是,对于大部分一般高校的研究生,学厉的优势并没有那么的明显。
在研究生不断扩招的今天,往往导师都在超负荷的带学生,分配到每个学生身上的资源相对比较有限,有些研究生一个学期都很难见导师一面。
这样的研究生,既不能在学术研究上有所收获,在工作经验和技能方面又没有比本科生明显的优势,在就业市场上也一样困难重重。
今后,不同学校毕业的研究生,他们收入差距的马太效应也将越来越明显,清华北大等头部高校的研究生,永远会占据高收入、高层次的就业岗位。
而大量普通高校毕业的研究生,只能往下继续挤压,挤占本科生的就业岗位。
研究生与本科生之间的平均月收入差距可能会越来越小,但头部高校的研究生与普通高校的研究生之间的收入差距将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