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如何向你形容那种迷茫的感觉,至少无法用简单字眼讲明白。那感觉就像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你坐在客厅沙发上发呆,眼看着阳光从窗边泻进屋子,它随时间扭动形影,变化着位置和形状,最终在厨房的洗手池边消失。你拼命的想要在这段时间里抓住点什么,哪怕头脑里的一个念头,但最终还是一无所获。迷茫最可怕的部分,就是面对时光流逝,头脑却空无一物。
我最迷茫的时期,是一年多前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时候。我满怀对人文学科的热爱考入一所理工大学,学着一个自己既不喜欢又谈不上讨厌的专业。我那时觉得自己这辈子完了,我会过上那种朝九晚五的乏味日子,自己刚刚萌生出的文学理想,也会最终死灭,成为我一生无法实现的遗憾。
当然,如你所见这想法今天听来是非常幼稚的。真实情况是,我在大学里读了一些书,也写了一些文笔拙劣的作品,虽然距离那个理想还很遥远,但我始终没有放弃它。
我再次深切的感受到这种迷茫,是去年年末。那段时间我因为自己在网上写的一篇文章,偶然结识了一位新朋友。她是位出版社编辑,大概三十岁左右。我们在微信上讨论了许多我很少和别人谈起的话题,交换着彼此的阅读体会,谈论各自对文学的看法,甚至还聊了一点关于宗教的话题。总而言之,这可能是我大学阶段最愉快的一次谈话。
在聊到加缪和存在主义文学时,她建议我去读一读叔本华和萨特的作品,并对我说,如果对哲学丝毫不了解,是很难真正理解文学的。听到她的话,迷茫感再一次向我袭来。一方面是我觉得自己读书甚少;另一方面就像我一直担忧的那样,自己终究是个文学的“门外汉”,从未系统学习过,只是盲目探索而已。我聊天的字句转而变得简短、沉闷,她似乎是捕捉到我的情绪变化,立刻回复了这样一段话:
“你还这么年轻,未来的很多事其实都不确定,所以不要给自己读书蒙上这么大压力,有没读过的作品应该是件快乐的事。如果真的和文字有缘,总会走上那条你期望的道路。”
进入大学以来我见识过形形色色的人,一些人的生活方式我很尊重,也有一些我丝毫不赞同,但我坚信这种选择是没有高低之分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过的生活。我不能用自己的价值标准衡量别人,就像别人无权评判我一样。
那种迷茫的根源,对于我来说可能是读书和写作,但是我知道这种感受其实是植根于每个年轻人心中的,只是存在方式不同。就像我开始说的那样,迷茫最可怕的部分,就是任凭时光流逝,你的头脑却空无一物。
所以我的建议是,别把时间花费在揣度和顾虑上,喜欢什么就去做吧。投身于一个甚至还没有开始理想,你又能失去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