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个玩笑
前几天去书店,看到柜台旁边最显眼的位置摆着像小山一样的米兰·昆德拉的新书《庆祝无意义》,很多人在翻看,我没有过去凑热闹,因为几天前它就躺在我的床边了。以前看到个说法,读昆德拉是文青的标识。真的很奇怪,现在文青的标识特别多,喝咖啡、穷游、去西藏、丽江开客栈,最近听说跑步也是了。似乎在大家眼里,文青就像蝗虫一样,跟风,最要命的是所到之处,片甲不留,毁词无数。不知道昆德拉这阵风是不是也已经过去了,十年之后,已年满85岁的昆德拉又出新小说。文艺青年们,你们在哪里?
有关形式
不开《玩笑》了,来说一说昆德拉在追求《不朽》的艺术创作中又给出了怎么样的精彩表演。记得我是花了一晚上的时间读完读他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时,我被他这本充满着尼采语录式的小说给震住了。随着读他的小说越来越多,我发现,谈昆德拉的小说是不能忽略他的小说形式的,在昆德拉眼里,小说的形式是至关重要的,他也一直以先锋小说者的姿态在探索小说形式新的可能性。我不知道这样的探索在他的小说创作中占据了他几分之几的精力。其实我并不反对作家创新小说的形式,甚至乐见其成。在绝大多数的普通读者来说,他读小说,只是要读一个故事,追求一种体验或者寻找一种与自身相切合的共鸣。但小说家们并不满足于固有的表达形式,他们有冲破形式的欲望与机会。创造新的小说形式代表着可能带来更大的表达可能性,有的作家甚至仅仅通过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某些思想。所以我评价一种形式的好坏是看它是不是真的能开创性地贴近作者想表达的思想。
小说是作者通过讲故事来表达思想的,作者在讲故事的时候会面临两个东西,一个就是时间,一个是空间。如何把想要表达的东西投射到时间与空间上去,就是一个形式的问题。说回昆德拉,他的小说里并没有一条叙述的主线,而是采用了一种类似于多线程的叙述方式,专业人士称之为「复调式」的方式。这种叙述方式,更接近于现实世界事件的发生方式,但对于读者来说,如果没有经过一定的阅读体验,是不太容易接受的。昆德拉的所有小说都采用这样的形式,多声部穿插,人物事件分分合合,创作出界于小说和随笔之间这样一种文体。起初并不太适应,看的多了,也就适应了,适应了之后呢,对这种形式并没有去给予太多的思考。这次看《庆祝无意义》,书很薄,我估计这也可能是昆德拉的「封笔之作」了,他应该会给他一直探寻的主题有个答复。所以我看了两遍,恕我眼拙和外行人的水平,就其表达形式来说,我并没有看出采用这种形式的必要和精彩之处。如果作者试图单纯地为一种形式作推介,也应该拿出这种形式的表现力给我们看,而不仅仅给了一个形式和一个并不必要用这种形式表达的内容。你要展示一件衣服给我们看,其码要把它穿在合适的模特身上吧,让它的独特之处可以得到最恰当的展示。
几个朋友各自的故事与生活,在几个点聚首,然后分开,过自己的平淡生活,忧伤着自己的忧伤,思考着自己的思考。还一如往昔地突破历史引出斯大林的故事。这种形式本身有着多大的表达意义,我是持怀疑态度的,或许吧,昆德拉也是想通过自己的行为作为例子来探求一种意义与无意义的轻与重。
有关内容
昆德拉在《庆祝无意义》中到底想表达些什么呢,其实他的小说中都会有很多的评论性的东西,所以不仅仅是是用故事讲道理,很多地方也是直接用讲道理的方式讲道理。我们看他在这篇小说里怎么说的:
无意义,我的朋友,这是生存的本质。它到处、永远跟我们形影不离。甚至出现在无人可以看见它的地方;在恐怖时,在血腥斗争时,在大苦大难时。这经常需要勇气在惨烈的条件下把它认出来,直呼其名。然而不但要把它认出来,还应该爱它——这个无意义,应该学习去爱他。
还记得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里》他是怎么说的吗
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在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责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呢?
原谅我抄了这么长的原文。昆德拉的书,在我看来,题目互相调换也是没有问题的,他的所有小说试图探讨或者表达的东西都是同一主题,就是对人生存本质的探求。他似乎是通过几个同时期人物的命运交插和不同时期另外一些人的命运轨迹来找寻一些存在的共性。或者是将所有人的命运轨迹临摹在一幅画框里来表达他对人生的一种理解。
他自己也曾说过:
所有的小说家也许都只是用各种变奏写一种主题。
但一种主题,却可以有不同的解答。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他明确地提出了重与轻,意义与非意义的问题,而这次他选择为无意义庆祝。
那到底何意义,何为无意义呢?意义与否应该相对于某种标准而言的,只有在统一的标准之下,探求意义与否才会变得有意义。昆德拉在小说的最后说,无意义是生活的本质,这时候,我想说的是,当无意义变为生活的本质的时候,这种无意义已经不是无意义了,而转变成了有意义。当然事情还是那些事情罢了,生活也没有变化,需要变的只是一个称呼,一个概念,以及随之而来的一种生活态度的变化吧。
这是八十五岁高龄的昆德拉想告诉我们的终极答案吗?这本书有点单薄,答案似乎也有些单薄。或许,已经接近生命终点的老人,正是想告诉我们,生活呢,没什么意义不意义的,做人,最重要的是开心,是吧,哈哈。
好了,写完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