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主战场”要配齐“三戒”干部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做出了新部署,对当前选优配强乡村振兴“主战场”干部队伍提出间不容息的要求。

        各级党委政府对驻村干部队伍建设高度重视,为驻村干部培养、组建下了一番“绣花”功夫。驻村干部就像是开车的“司机”,而党员群众就是“坐车”的人,驻村干部不仅要懂技术,还要会认路,更加要懂得分辨方向,确保不会把一车人带进“沟”里。乡村振兴“主战场”难度大、时间紧、任务重,亟待定力强、能力强、动力强的驻村干部“大展身手”。对于驻村干部来说,要思“虚荣”之害、去“攀比”之举、弃“侥幸”之心,方能在脱贫“主战场”上站得稳、干得好。

        戒虚荣,虚荣乃务实之敌。“见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谋公事。”些许驻村干部“初来乍到”“忘贫生畏”,在工作上“思迁”而不“思变”。“今天一个新想法”“明天一个新思路”,“搞点子”“摊铺子”迎合上级喜好,把驻村当做个人上升的敲门砖。干部干部,“干”字当头,自然要“以天下为家,不能私于一物”,驻村干部更是承担着强村富民的重任,要时刻把责任“挺”在前面,守住清贫,耐住寂寞,让务实的“锤头”敲得准、敲到位。

        戒攀比,攀比是奉献之障。追逐的猎人看不到山,打渔的渔夫看不到海。追求短期内出成绩、比成效,眼睛“紧盯”在拿项目、要资金上,没有深入调研而进行“冒进决策”,忽视当地实况与村民群众实际需求,帮扶效果自然“跑偏”。对于驻村干部来说,要切忌盲目攀比,要稳抓稳打,步步为营,深入田间地头、车间码头实地调研,紧紧抓住贫困“病源”,再而“开药方”“拔病根”。

        戒侥幸,侥幸为失误之先。驻村干部既是乡村振兴的工作者,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受益者。责任意识弱、敷衍了事心态衍生,有些更有“天塌下来有上级党委顶着”的侥幸心态,更有甚者将手伸向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的“奶酪”。驻村干部担负着“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的重担,更应“在其位,谋其政”,摈弃侥幸心理,增强自身责任感,秉持“一厘一毫,民之膏脂”的原则,将有限的资金投向最需要的地方,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