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第二十八章至第三十六章):舐犊之情
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谨慎把握孩子成长中的几个关键节点。请读《点亮心灯》第二十九章。
二十九.一个时期重点解决一两个问题
提示:
不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先有后,切忌齐头并进。三个胖子进门,互不相让,到头来谁也进不去。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纠正孩子的缺点应集中必要的精力,一个一个较为彻底地予以解决。不要四面出击,不要蜻蜓点水,更不要轻描淡写地说一说就放过去。
“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抓不住。
在众多事情中,我们要学会尽其全力找出并设法控制最有效的因素。特别是那些尚未显露的重要因素,这就等于找到了一个恰当的支点,只要你轻轻地一动,就能移动那些靠人力无法移动的东西了。
不同的家长,有着不同的教育方式,所收到的效果也不尽相同。有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希望孩子各方面都优秀。一发现孩子有缺点,就很紧张,就不由得又唠叨几句,希望孩子尽快纠正。但他们不知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一切都是从头开始,一切都在学习之中,随时都有犯错误的可能。对孩子的错误应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有的错误他自己慢慢就会纠正,有的错误大人提醒一下就可以了,有的错误需要认真对待之。如果不加考虑,东一榔头,西一锤,孩子听到的不是批评就是指责,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对大人的唠叨产生厌烦情绪。人常说:“婆婆嘴不闲,媳妇耳朵顽。”你说你的我干我的,到头来父母的话基本上不起什么作用了。
现在,一对夫妇只准生一个孩子,成功和失败都是 100%。教育孩子不允许有任何闪失,一定要精心地去观察、去思考、去判断、去论证,然后再下决心。
这里所说的观察,就是对孩子情况的了解;这里所说的思索,就是对各种情况的研究;这里所说的判断,就是研究后所得出的结论;这里所说的决心,就是最后所做出的决定。
美国儿科医生布雷泽顿博士说:“如果熟知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你就会认识其中的关键要素,就会更清楚地认识到身为父母的作用。”
卢国侠说,我在教育严婧时并没有多少经验,但尽量避免主观武断,感情用事,只是在每一个时期,对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较为认真细致地了解和分析,然后确定这个时期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花大力气,用较长的时间把这一问题彻底地解决好了,再面对下一个有代表性的问题。
当然这中间有过失误,有过反复,有些问题,至今我认为还没有完全解决好。回忆我所走过的路程,基本上是这样的。
一、生存能力的铺垫
一两岁时,主要是吃、说、走、玩及大脑功能的全面开发。
吃是维系生命的第一要素。不吃食物,生命只能维系几天。吃的不恰当,就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发育和成长。严婧一出生,妈妈就坚持定时定量喂奶,尽早教他学吃蔬菜、水果及主食。断奶后改喝牛奶,注重营养合理,促其健康成长。
说话和走路,是人和其它动物的本质区别,妈妈采取多种办法,尽量教她早走路早说话。
玩是孩子的天性,玩是孩子的正业,玩是孩子最重要的学习和工作。玩的过程就是他们认识社会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我们应尽可能地给孩子多买些玩具,给孩子创造玩的条件,支持孩子与同伴玩,有时候父母也可以参与其中,做必要的指导。
这期间,除了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外,要以最大的耐心,给孩子输送更多的信息。让这些信息储存在大脑中,一方面增加知识的积累,一方面又刺激大脑更快地发育。人通过视觉、听觉、嗅觉、感觉、语言等所获得的所有信息,全都会储藏在大脑的记忆中,永远也不会消失。这些我们每个人都有亲身的体验。儿时的记忆,时常在我们心中闪现,有的一时记不起来,想想就记起来了,有时费了好大的劲想不起来,却在不经意中突然记起来了。
孩子的理解能力是很强的,孩子还不会说话时,大人多次让他看灯,教他认识灯,当我们再问他灯在哪里时,他会马上去看灯。说明他将灯的概念已拷贝在大脑之中了,只是口型和舌头不到位,暂时发不出灯的音来。有朝一日他学会了说话,你不用再教他,他会突然喊出过去教给他的许多语言。所以我们要不失时机地给他教话语,讲故事帮助他开发大脑。
二、知、情、意的开发
三岁四岁,是孩子知、情意开发的最重要时期。人的力量不如牛马,矫健不如羚羊,灵活不及猴子,凶猛不及虎豹但人却能胜过所有的飞禽走 兽,而主宰万物。其原因在于人除了会说话外,人还有其它动物无法比拟的情感因素,他们创造了亲情、友情、爱情。浓浓的情意把大多数人粘合在一起,形成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情,使孤独者得到体恤,柔弱者得到帮助,贫困者得到救济,危难者得到支持……同情、理解、宽容、关爱等让人的情感不断升华,让人和谐合作,让人变得更加坚定、沉着富有韧性和创造力。正如列宁所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
人还拥有其他动物无法拥有的意识即伦理道德。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既要懂得自由,还要懂得自律。人有享受自由的充分权利,也有遵守道德规范的义务。人要保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也要关心他人的疾苦,服务于世界和平,服务于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就是说人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历史的责任落在了我们这一代家长的肩上,我们要有强烈的危机感和高度的责任感,拯救人类、呼唤人性的回归,引领人们超越动物性本能的生活,开拓出一片广袤的精神空间。
卢国侠充分利用幼儿渴望求知、渴望健康成长的黄金时段,让严婧在大量的读书中成长,在成长中又不断地读书;在游戏中增长智慧,在智慧的指导下更好地游戏;在生活中体验情感,在情感中升华生命;在意识中渗透伦理,在道德中励炼她的品性。
1988 年,当 75 名诺贝尔获奖者聚集一堂时,有记者问这些获奖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一位白发苍苍的学者,沉思片刻后回答道:“幼儿园。” “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重要的东西呢?”“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拿……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等等。”
卢国侠说,就是这些一般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奠定了科学家做人的品质,引领着科学家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次次的成功。
我们一定不辱使命,培养出有知识、有智慧、有情感、有道德的新一代,保护好我们自己,保护好我们的家园,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三、阅读能力的强化
五岁六岁时,严婧带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在她熟练地掌握了汉语拼音的基础上,她大量地阅读了故事书和中外文学名著。妈妈还鼓励她给小朋友讲故事,训练了她的口头表达能力。并让她接触音乐、书画艺术,接受美的熏陶。
四、良好习惯的养成
6 岁前妈妈就注意培养严婧的良好行为,7—11 岁,妈妈用更多的时间,帮她将这些行为变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诸如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书写工整的习惯、考试纠错的习惯、按时作息的习惯、不吃零食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勤学好问的习惯、诚信为本的习惯、体恤他人的习惯、顽强拼搏的习惯、勤俭节约的习惯、文明用语礼貌待人的习惯、控制情绪的习惯、坚持锻炼的习惯、经常反省自己的习惯、写周记的习惯、珍惜时间的习惯、科学用脑的习惯、艺术熏陶的习惯等等。这些习惯有的已经坚持了十多年,有的中途出现过反复,最终坚持了下来;有的坚持的不够理想,但正是这些在有的人看来毫不起眼的习惯中培养了她的人格。让她在人生道路上走的更沉稳、更坚定。
五、真、善、美的升华
12 岁 13 岁是真、善、美的升华期。
严婧的文化课,一直不要大人操心。然而现行的学校教育,仍然是以应试为最终目的。偏重功利性,偏重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训练,较少考虑学生精神上的全面发展,无意间造成了科学知识损害人类根本利益的现象。相当一部分学生只知道考高分,上大学。不少父母只考虑将来的生存,很少考虑孩子的幸福。而卢国侠却利用这一段时间,系统地对严婧进行着真、善、美为根本目标的教育。
所谓求真,一是追求真知,探究真理。二是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不屈从传统。决不能让孩子把知识当成招摇撞骗、装潢门面的资本。一个人如果有了追求真理的坚定信念,就能时时不懈奋斗,这才是智慧人格的真谛。
所谓求善,就是追求高尚。善,就是与人为善,与大自然为善,不残害每一个生命,不做有损社会公德的事。把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视为自己的崇高使命,这才是真正的道德人格。
所谓求美,一是懂得美,具有一定的审美知识。二是欣赏美,具有积极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情趣,崇高的审美理想。三是感受美,具有一定的审美情感能力,审美直觉能力,审美想象力和审美评价力。除此以外,还会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自己美的形象、美的心灵、美的行为,这才是有一定修养的审美人格。
有了求真的智慧人格,求善的道德人格,求美的审美人格,才能支撑起一个完整的人格。一个人具备了真、善、美,才能算作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卢国侠说,许多同事都夸严婧优秀,我也为自己及时抓了这方面的教育,使严婧从小就能够比较全面地发展而感到慰藉。当然在这方面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她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进一步完善。
六、学习方式的掌握
14 岁 15 岁,尽管严婧学得比较轻松,妈妈还是担心她陷入死记硬背的泥潭,所以特别关心她的学习方法的选择,除给她订了有关学习方法的报刊杂志外,不断地帮她查找相关资料,让她懂得了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七、应考压力的减轻
16 岁 17 岁,竞争激烈,高考压力大。严婧又是西安中学奥数班的学生,学校和老师对他的期望值很高。刚上高中,同学们个个都是非清华、北大、复旦不上。严婧也不例外,在一幅春联中写出了要上一流大学的决心。妈妈担心过高的期望,太大的压力会把她压垮,告诉他要用平常心对待高考,不要计较考试和排名。要加强锻炼身体,要保证足够的睡眠,坚决不打疲劳战,有机会多看看电视。还给她订了《读者》等刊物,希望她不要放弃博览群书的习惯,强调时刻调节好学习情绪,处理好人际关系。
一开始严婧对名次的排后,还耿耿于怀。渐渐地成熟起来,基本上能用平常心对待。她还让王伯给她写了“宠辱不惊”的条
幅,挂在书房提醒自己。到了高三时,同学们十分紧张,可她依旧不慌不忙,按时作息,学校和班上的活动都积极参加。高三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她是全年级的 15 名,有人问她这次考的怎么样?她说:不错呀,我挺满意的。有老师说 15 名上北大有点危险。她说,北大的学生不一定都优秀,其他大学的学生不一定不优秀。究竟上那所大学,到时候再说吧。她将这些情况告诉妈妈后,妈妈心中悬着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下来了,孩子能有这样的认识,能有这样的心态,一定会考出好的成绩来。将来在社会上一定能较好的处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附:严婧随笔一篇
这沉甸甸的二百元钱
公元 2000 年春节(正月初一),妈妈拿出崭新的两张一百元人民币对我说:“婧婧,你已经上高中了,从今年起妈妈不再给你压岁钱了,今天给你二百元,另有打算,你能猜得出妈妈的想法吗?”因为我酷爱书籍,就不假思索地说:“买书。”妈妈摇了摇头。我平时写作业喜欢带耳机听音乐,前几天单放机坏了。随口又说:“买单放机。”妈妈说:“不对,再猜猜。”“买衣服”,妈妈摆了摆手。“买我喜欢吃的食品。”妈妈笑了笑说: “你这个馋猫,就知道吃。”我真的不知道妈妈的葫芦里装的是什么药。就说:“看来你女儿的智商太低了,在‘老谋深算’的妈妈面前,恐怕只有得零分了。”
妈妈让我坐在她面前,拉着我的手,慢慢地说:“婧婧,有一次我们闲谈时,你说过你们宿舍的同学说你有点吝啬,妈妈想我的女儿怎么会吝啬呢?于是就想,在为人处事方面妈妈对你的关照或许是不够的,今天打算给你补上这一课。”
妈妈接着说自从有了人类,不论是生产力十分落后的原始社会,还是精神丰富、物欲横流的当今时代,人们都是在群体中生活。一个人不管有多大本领,一旦离开了群体,一天也无法生活下去,人要成就一番事业,最重要的是学习和集合众人的智慧,一个人如果获得了融合、协调众智的能力,就可以明了事物的自然本质。判断事物的走势,就能分清真、善、美与假、恶、丑。所以说,众智是人类伟大力量的根本,你现在当学生就要团结更多的同学,将来做事要团结和依靠更多的同事。当然,获得较好的人际关系,方法是很多的,但就从妈妈的亲身体验来看,学会吃亏是比较便捷的途径之一。我知道,你在同人打交道时,没有占别人便宜的想法,但缺少吃亏的雅量。大自然为什么会生生不息、万古长存呢?最重要的是它的无私奉献。它给了我们空气、阳光、水分,人类享受了多少万年,它从不收取一分钱的报酬。它默默无闻、无怨无悔,用它的乳汁哺育了人类一代又一代,也不要人类说声感谢的话。它博大的胸怀可以藏污纳垢,进而合理利用,吐故纳新,再把美好奉献给人类。这就是宇宙永远生机勃勃的本原。在人群中,谁愿意同那些斤斤计较的人打交道呢?我看过一篇文章其大意是:教育就是使人类心智活动中枢的智、情、意和谐发展。仅注意知识的学习、智慧和才能的培养,而忽视天地自然的道理,忽视调和情意的训练,人就可能被知识奴役,就无法使人类获得长久的繁荣、和平与幸福。
妈妈轻轻地把那两张一百元放在了我的手心,深情地看着我,语重心长地说,这二百元钱是你今年在与同学交往时的吃亏钱,希望你能够把它花好。
我接过这殷红色的,印着毛爷爷像的两张纸币,顿感它沉甸甸的。
妈妈的这些极为平常的话,包涵了多少丰富的哲理,她给我上了极为深刻的为人处事的一课。
晚上,我打算把这些感受写在日记里,透过窗户,我看到那浩瀚无垠的星空。夜,对着我的心灵在悄悄私语,我在领悟着宇宙的意志,仿佛我已经融入了宇宙之中,那天人合一的感觉使我顿然醒悟,妈妈给我的不仅仅是二百元钱,更重要的是矫正了我为人处事的轨迹,拓展了我生命的宽度,增加了我生命的厚度。我愿意像大自然一样,把自己全部的爱献给人类。
我感谢妈妈的良苦用心。女儿一定花好这二百元钱,到明年正月初一,给妈妈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