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郁竹艺
借火修竹,围郁成器
文图 | 许伟明
洞庭竹海
“竹子里有糖,刚砍的竹子,你用舌头舔,是甜的。”
进入益阳市的桃江县以后,竹子逐渐多了起来,成片的竹林从路边山上一直延伸到远处。
桃花江镇的横板桥村,整个村落深陷于一片浩瀚的竹海当中。
危禄绵的小郁竹艺传习所就在竹林深处,一条蜿蜒的水泥路连接着传习所和横板桥村。阳光下的竹林间,闪着婆娑的竹影。
危禄绵原来住在益阳的市区里,两年前,他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建造了这个山里的传习所。
“我自己喜欢住在山里,不喜欢住在城市里,太嘈杂了。”山里确实很安静,听不到任何机器的声音。风吹过竹海时的阵阵沙沙声,夏虫的低声细鸣,在山里都变得清晰起来。
中国是全世界竹子最多的国家,由浙江、湖南、福建、江西等省份组成的江南产区,是中国竹子的核心产区。在地理位置上,湖南地处江南产区中心,益阳则为中心的中心。
在益阳的辖区内,北部的县区紧邻洞庭湖,靠水吃水;南边的县区,桃江、安化、资阳、赫山等地的山区,靠山吃山,大片大片地种竹,历史上竹产业一直兴盛。在半个多世纪前,益阳乡村散落着很多民间竹艺匠人,生产各种竹器。
“其实‘小郁’原来在四川、浙江等省份也有过,有竹的地方可能都有过,但现在基本只剩下益阳在做了,别的地方基本都不做了。
中国很多非遗得以继续传承,带着极大的偶然性。一项手艺的继续留存,往往因为一个人的坚持而得以留住远古的文化之脉。在益阳小郁竹艺的传承故事里,这偶然的变量就是危禄绵。
半路出家的竹匠
危禄绵和竹的结缘,始于年幼的时候。
当时他的家正好在益阳市的国营竹艺厂旁边,有空的时候,他就会进到厂里去玩,看师傅们一步步地把竹子转化为可以使用的桌椅板凳。他也跟着师傅们学做一些东西,制作像竹子做的枪之类的玩具。
1956年之后,国营竹艺厂成立,大批竹艺匠人进厂成为工人,益阳的小郁竹艺的工艺走上了批量化道路。
而成年后的危禄绵,进了益阳当地的灯泡厂当工人。
时间来到1992年,益阳国营竹艺厂就倒闭了。经过工业产品的持续冲击,竹器逐渐式微,只能选择倒闭。
一家竹艺厂的倒闭,原本和一个灯泡工人没有任何关联,但危禄绵却在众人的惊讶中迅速辞了职。灯泡厂也是国营的,当时效益还不错,很多人不解他为什么要放弃这份还不错的工作,更不解的是,他竟要去从事已然走上末途的竹艺。
“当时我27岁,我想我就搞3年,搞不成我也才30岁,我还有机会。当时家里也很反对,家里没钱,也很担心。我说反正我要试一下,就不顾一切地试。不搞一下,我死不瞑目。”
传统竹艺家具式微,危禄绵尝试进行创新。
从那以后,危禄绵的人生开始和益阳小郁竹艺紧密捆绑起来。个逆势而为的举动,也改变了危禄绵本来平顺的人生轨迹。
2006年,距离危禄绵进入竹艺行当已14年,1992年自己许诺的三年之期早已过去,当年27岁的小伙已经41岁。
这时,危禄绵在经济上已经撑不下去了,于是放下了竹艺,到深圳侄儿的印刷厂里做事。同在深圳的亲人对他很是照顾,希望他能忘记竹艺,以后在深圳安家落户。
然而,危禄绵又一次让亲人们失望了。到深圳才3个月,他听闻湖南省里申报小郁竹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息,连夜赶回益阳,整理小郁竹艺的申报材料。当年,小郁竹艺列为湖南省非遗名录。4年后,小郁竹艺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在列入省级、国家级非遗名录之后,小郁竹艺的发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这项技艺也总算了迎来了转机。而危禄绵也从那之后,又一头扎入竹艺的世界里,现在回头一看,12年又过去了。
一把竹椅
竹子的用途极为广泛,它被用来做竹编、竹雕刻、竹家具、竹筷子、毛笔、扫把,等等。益阳人对竹子的多种使用方式也大抵如此,但它更广为人知的是做竹家具。
而做竹家具的工序,离不开一种特殊的工艺——“郁”。
竹子的优点和缺点一样鲜明,它很轻便,长的笔直,纤维韧劲大,耐拉扯。但竹子又是空心的,不同竹构件的接合面小,很难像木头那样接合,更不能像钢管那样焊接。因此用竹子来造物,必须扬长避短。
而“郁”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扬长避短的工艺,它发挥了竹子纤维的弹性、可弯曲的优势,也解决了竹构件之间不易接合的难题。
“郁”其实是益阳方言,大体意思是将竹子压弯曲,使之符合造型所需。这是益阳的竹加工技艺中最核心的环节。粗细不同的竹子都可以拿来“郁”,“大郁”是对直径大于5厘米的竹子进行处理,往往用来做房屋梁架;“小郁”的竹子直径小于5厘米,常用于制作家具之类的较小物件。
除了郁之外,还有另一个关键的工艺是“围”,在“郁”的地方铲出一个仅能容纳竹柱的“郁口”,郁口弯曲之后,就能将竹柱紧紧包围束缚。
小郁竹艺的工艺,乍看上去并不复杂,其实暗藏着玄机。像一张最简单的四脚竹椅子,它的骨架既不用靠绳子捆绑,也不是用钉子来钉,但却能让竹椅稳固耐用,靠的就是竹子的支撑力和纤维的拉力,使得圆溜溜的竹构建能够相互支撑、束缚,组成一个简约却稳固的结构。
天底下没有两根一样的竹子,同一根竹子的不同部分的大小也不一样,所以竹艺是一件很难标准化的事情。
危禄绵也考虑过用现代机械提高效率,但竹艺的机械化很难。
也正是这种特性,使得在机械化的竞争面前,竹家具的经济性和竞争力逐渐丧失,做竹艺的手艺也逐渐被匠人们放弃。
危禄绵说,小郁竹艺是一种很实用的技艺,可惜的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传统的小郁竹艺产品已经基本没有市场。“可能你现在到浙江或者四川的山村,会发现有一些老人还在做这个,并且做得也很好,但专门做这个的人基本没有了。”
但在一个更宽广的视角里,危禄绵对小郁竹艺的复兴又抱有信心。随着全球森林资源的持续破坏,现在国际上正在提倡“以竹代木”。竹子的更新远比树木快,甚至竹子还会因为长得太茂密而影响生长,因而使用竹子做家具更具有可持续性。
--- 关注这和那,了解更多人文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