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叶
打小,我就有一个习惯,只要爸妈或老师布置的事一定按时完成,而且尽量做到最好。
曾记得妈妈下地干活时,交代我打扫卫生;给小鸡饮水;抱会柴火烧热水,灌满暖壶再晾冷一大茶缸;择好菜、削好土豆再剥好葱蒜,我都能做好。而且还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比如烧水的时候剥葱蒜、择菜、削土豆;空墩布上水的时候晾晒衣物;挑选豆子的时候双手开工;看瓜的时候,到周围庄稼地里挖苦菜、割嫩草,十几天后新一轮回马枪式“扫荡”。
曾记得小升初考试前,数学老师布置了20页的小册子(后来才知道只做应用题),我回家吃了饭没挪地方,居然马不停蹄地全部写完了。第二天,得到了贾老师的夸奖,同学们说我是笔尖生了风,思维长了翅。那一页页满满的字迹,带给我满满的收获感。
从那以后,我就爱上了做练习册、做卷子。只要老师发的卷,我会不受外界干扰全部完成,尤其是数理化。似乎钻研难题有了魔力,吸引我深入。小升初结业考试时,我居然考了全镇第一名。老师们喜出望外,爸爸妈妈欣喜若狂。我心里明白,这与平时养成的爱做题好习惯密不可分。
初二时,我在学校寄宿,吃过午饭到教室拿书。邱老师和志远同学还在讨论一道集几何题。许是一上午劳累,此时思维凝固了吧!而我则是吃得饱饱的,风风火火跑来的精力充沛者。出于好奇,我翻到他们做的那道题,两分钟就有了解题思路。当我告知邱老师与志远时,他们豁然开朗。邱老师夸我不愧是数学科代表,思路清晰。志远是复读生,也对我刮目相看。其实哪有什么妙招,习惯了有难题必啃,反而练就了敏锐的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