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今天新学期报到的事儿。
一切都按部就班,昨天也在家长群里发了通知。非常好,孩子们都准时到了教室。
但是,有一点我感觉很不好。
当我走进教室问孩子们,清洁做了吗?答没有。好吧,算我没事先安排,我又问,那谁愿意去做清洁,请举手。很尴尬的静默,和起初的喧闹天壤之别。稀稀拉拉有孩子举手了,都是男生,我安排了举手的孩子去清扫教室和公地。然后,我问哪些孩子愿意去楼下搬书,又有好些男孩子举手了,可我未安排他们去。我注意到了,所有的女孩子都一动不动,心里有些不快。于是,点名让六七个女孩子去搬书。按理吧,搬书这样的活儿我向来不愿意让女孩子去干的,何况想去搬书的男孩多的是,可我今天改革了,就因为,无论做清洁还是搬书,女孩子们都没有举手,凭啥啊?!而且那些班干部们居然也无动于衷。难道是觉得理所当然?在罗老师班上,没有什么理所当然。想着想着,心里很不是滋味,脸色也便渐渐难看了起来。
我在来学校的路上,不止一次地告诫自己,今天是新学期报到,别发脾气,要温和,最好能露出灿烂的笑容。可是,面对这样的情景,我俗人的面目又暴露无遗。
接下来,收寒假作业,我几乎是故意,让语文数学课代表挨个收,看着她俩在教室里穿梭手忙脚乱,我气定神闲。我要让她们明白,没有了小组长的配合,她们会很累的。
但我相信,至始至终没有人注意到我脸上的阴晴不定。当然,更不会有人明白我当时心里想些啥。我其实在想,孩子,你们该学会察言观色了。
既然不明白,那我就费点唇舌吧。在临解散前,我和孩子们谈谈。
我谈到了他们的喧闹让我讲话很吃力,我自从期末嗓音沙哑后现在仍然还是沙琪玛声音,我希望他们明白喧闹会影响信息的接收,影响到要求的执行。我举了他们爸爸妈妈打工的例子,有效的执行来源于对要求的清晰了解。我谈到了刚才做清洁和搬书,表扬了几个孩子,虽然他们成绩也不算好,有人还调皮,可他们热心热情,乐意为同学服务,这是可贵的品质,也是一种能力,是情商高的表现。我解释了为什么我会让那几个女孩去搬书,委婉地批评了那些不主动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子,更有一些班干部,我毫不掩饰我今天对他们的失望,希望他们能够好好想一想。明天会组织收看教育部的《开学第一课》,就是讲劳动教育的,我提醒他们到时候认真体会。
记得从前我娘说过一句俗话“做官详情”,我的老师们时常告诉我们要见机行事临机应变,所谓“机灵点”,所谓“见景生情”,现在想来就是要学会察言观色,根据情形主动积极地去解决问题。我还知道另一句俗话“吃得亏才能立住脚”,也许对五年级孩子而言有些难以理解,但他们终究是社会的个体,都会有领悟的契机,不如早些体会罢。
想起当年教中师时,每晚读报课看电视新闻,而电视机保管在几百米外我的宿舍,我让班上几个男孩子每天去抬来,看完新闻再抬回去,那么重,还得小心翼翼,每次都累得头上冒汗,他们任劳任怨,啥也不说,让我心里暗暗尊重。他们现在有的在教中学,有的在做领导,虽然我不确定他们是否现在回忆当年,但我知道从他们乐意为同学服务那一刻起,流出的汗水就已经给予了他们充盈的回馈。
这就是今天,新学期报到,也算我给孩子们上的第一课,如果归类,那就该算作《品德与社会》课吧,虽然我也知道,那本教材里不会有这样生猛鲜活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