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即将面临一个倾覆点,我们喜欢把变化看作一连串逐步发生且易观察到的事件。而生态系统也的确是以这种方式起反应的,直到某个点为止。之后,一切都会突然改变,有点像火上的水壶,在好几分钟里没有动静,然而在某一秒钟,水突然开始沸腾并变成蒸汽。——《人类的明天》
我是等等,这里是2020年的第一篇文字。
今天天气不错,待在家里很多天没有出门了,最近新型冠状病毒惹出来的疫情搞得人心惶惶的,大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1
去年年末的时候看了一本书:《血疫:埃博拉的故事》,作者理查德·普雷斯顿。
这是一部纪实作品,故事及人物都是真实的,可读性很强。但是有一点点讽刺的是,当时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尽管被文字和图片震撼,有了更多新的想法,潜意识里其实还是很庆幸自己身处在一个比较安稳的环境中,觉得如此严重的事情还很遥远。
但生活总是很突然,2020才刚刚开始,所有人就都在承受着病毒不同程度的威胁。
百味杂陈。
文字相比于影像有更多想象的空间,这也是我更喜欢文字的原因。
读完的时候心情压抑,呼吸变得沉重是毫不夸张的。
故事开头描写的非洲奇景很美,看到一条评论说,非洲是所有生命的发源地,包括细菌和病毒。就像颜色艳丽的毒蘑菇一样,大自然的美丽总让人敬而远之,我们也永远不知道,自己其实离灾难有多近。
人类面对可见的事物,比如地震、战争,有能力做出巨大的反应,但我们却不相信石油正在耗尽、气候正在变化。
“你担心那会是一次威胁整个人类的危机吗?”
他盯着我。“这话什么意思?”
“意思是一种能抹平人类的病毒。”
“唔,我想有这个可能——当然到现在还没有出现。我并不担心那个。更有可能的是这种病毒有能力按比例减少人口。比方说百分之三十。百分之九十。”
“人类被杀死十分之九?而你不担心?”
他脸上闪过一丝神秘的沉思表情。“假如一种病毒能减少一个物种的密度,那么这种病毒也许还是有用的呢。”
一声尖啸撕破天空,听起来不像是人类发出的。
——《血疫》
2
对于死亡的恐惧可能只是来源于未知,未知的发展走向,未知的结局。而我们宁愿对未知的未来担忧,也不愿学着去珍惜当下的已知。
在潜意识里我们会认为,从出生开始,人类的平均寿命是自己理所应得的,而不是自然赐予的。
我们太过经常地把大自然看作外部事物,把它称作“环境”,但我们就是大自然,不管愿不愿意,我们都是哺乳动物。当然,人类很特别,是一种有思维能力的存在。能感知时间、空间,知道自己会死,知道自己在地球上是暂时的。这是很难承认的现实,也是我们所有烦恼的根源。我们为此而狂热地寻求安全感。我们通过宗教、统治女性和儿童、武装升级、国土防御、战争来寻求这种安全。当然,还通过积累。
不断生产和消费,这完全是人类才有的活动。动物行为和人类行为之间的不同就在于,狮子只会在饿的时候捕捉羚羊,它这么做不是为了毁灭它、储藏它或把它卖给它的朋友。它不会弄个仓库,然后说:“你们不用去狩猎了,我多的是羚羊。”而人类的捕食,则绕不开积累。只有一个目的:赚钱。金钱在所谓的文明社会中,是基本元素,是一种保持一切的能量。获得金钱就增强了我们的安全感和力量。金钱已经成为主要的统治工具。
——《人类的明天》
医疗行业险象迭生,医患关系变味,医生和病人不是站在一根弦上对抗生命威胁的蚂蚱,而更像是在互相提防。人类一面不断研发新的生物科技,一面又因为管理不当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在病毒的侵略性面前,人类好像并不算是一个合格的猎食者。
3
傍晚,不知不觉已经看不见太阳了,只剩下云层之间的光热。
发现自己一直感受不到微妙而持续的变化,就像白昼和夜晚的更替,黑夜总是来得很突然,好像只是一眨眼的事。
这次的疫情好像给人们放了个「gap month」,冬日里连续阴雨后的晴天还是暖洋洋的,只不过路上没什么行人,远处在建的楼房也停滞了好几天。
没有能力去帮什么大忙,只能尽量待在家里的时候,感觉周围并没有什么不同,但世界好像静止了一样,安静得有些可怕,只剩下客厅的电视机里不停滚动的新闻还在提醒着地球的运作。
好像只有在死亡面前,人们才会停止吵闹。
以前一直在思考死亡的意义,在某个夜晚突然想象现在是自己人生的最后几个小时,去体会无限接近于死亡的感觉,好像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意义,而现在越发感觉到意义这两个字本身的抽象。
就像《人类的明天》里讲到的:
世间所有的物种当中,只有人类知道,他们曾经出生,他们将会死去。这两点认知赋予我们一样东西,一种即便与人类血缘最近的黑猩猩和倭猩猩也不具有的东西:对于何为完整生命的直觉。只有人类才会把自己在地球上的存在看做一段富有意义的旅程,一条从出生到死亡的弧线,换一种说法就是,一个故事。
因为害怕自己的终结,人类有一种极其强烈的需求,即创造意义,证实自身于谜团中心的存在。宗教、国家、历史,人类不停地创造个人故事和集体故事,当这些故事被足够多的的人共享时,便成为社会与文化结构的根基。
黑夜之后我们依然会像往常一样开启一段段新的生命历程,依然会有一批又一批勇敢的人去守护现世片刻的安宁。
絮絮叨叨了那么多也只是希望大家珍惜生命,于任何人而言自己都是最独特的存在。
最后分享一下很喜欢的一句话,余华在《在细雨中呼喊》中写到的:“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而是走出了时间。”
当灾难过后,日子和往常并无多大的不同,但在亲历者眼里却显得愈加温暖珍贵。
【微信公众号:一只等等 做一切有意思的事
阅读爱好者 不定期更新话剧和日常分享 来找我玩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