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权利与进步》摘要与总结

202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有三人并列获得,他们分别是艾塞默鲁、强森和罗宾逊。其实他们早在获奖前就因合著的《权力与进步》、《国家为什么会失败》等享誉世界。经济学旨在解释经济与政治和社会之间的发展关系与规律,其起源可追溯至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一般人未必会有兴趣。但他们的这些书却通俗易懂,可谓是为普通阅读者量身定做。我在去年先读了港版的《国家为什么会失败》,受益匪浅,非常喜欢里面有满满的干货,于是不久又买了些他们的书,现在读完了《权利与进步》。这部书是《国家为什么会失败》的姊妹篇,可互补,同属经济类政治学,建议大家可一并阅读。

其实《国家为什么会失败》的书名旁还附有一行小字:“科技变革与共享繁荣之间的千年辩证”。因此这部书是从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来提取经验的辩证,可说是人类政治与经济关系的发展史著作。

几乎整个人类史,不论是哪个地区的政治体,粮食的生产能力都与人口的成长成正比。遇上好年,多数人都能吃饱,人口就增长。遇上荒年,反之。在早期农业社会,法律将农民与土地绑在一起,让他们无法到其它地方找工作,这就是普通人在几千年来,始终被压榨的原因。就算到了十八世纪的英国,许多受雇员工在法律上也被禁止跳槽或迁徙。如此一来,雇主又为什么会为你提供优渥的薪水?

科技的进步,并不意味着普通民众会雨露均沾,不要以为根据生产力便车概念,雇主会在工人短缺时,为抢人,就会将薪资推高。当一个人们还处于一个强制性的劳动市场的社会中时,当统治精英缺乏被有效的制约时,技术的进步只会扩大贫富间差距。中世纪的欧洲并非是人们认为的生产力没有进步的黑暗期,磨坊与布料加工厂的出现和马匹与肥料的使用,都使中世纪有远超繁盛时罗马的生产力。但中世纪的欧洲因没有自由的劳动市场,各个磨坊间就不会互相抢人,在这样的条件下谈薪资待遇,通常领主都不会答应,反而会给予更差的条件。

在过去的一万年间,人类的生产力一直在不断提高,但技术的进步从来都没有减轻人们的痛苦,有时反而加剧了平民与精英的落差。对于现代社会AI科技的发展,作者认为,不要以为选择了科技这条路,就能让所有人受益,生产力的发展从来就不是为了促进公共利益的进步。即使在我们所处的现代社会里,一个强大的政府或企业的愿景,往往是放在自动化、监控、和大规模的收集资料上。比尔盖茨曾说,给我一个问题,我就能用科技方法来解决。但比尔盖茨们从来就不会去想,这样的科技是否会造成社会的不公平,其实对他们有利的,往往却是对大多数人有害的。精英主义者通常会认为,因为绝大多数人都不够聪明,所以需要有科技领袖来设计软体,用来减少公司对这些容易犯错的员工的依赖。然而现在的很多自动化,其实并没有从根本上促进生产力极大的提高,它们的出现,只是取代了大量的劳工。

作者认为,从历史上看,技术的发展很少有促进过社会的进步。在近东与地中海地区,很早就出现了所谓的“文明”。古代中国也拥有比西方更发达的科技,但从实际上看,绝大多数的普通民众只是在温饱线上生存。虽然英国的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最强国,十八世纪英国的工业机械与工厂已十分普及,但对于绝大多数的英国工人来说,他们的生活条件反而是更恶化了。与此同时,那些拥有工厂的厂主却变得越来越富有。

作者认为,一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只有在有了更多的民主后,才有利于推动分享生产力受益。原因在于民主有助于集体协商,如此才能为劳工争取更好的工作条件与薪资。技术的发展方向,需要能为各种技术程度的劳动者创造新的工作机会,相关好的制度架构,是为了要让劳工能够与雇主及管理者共享生产力成长带来的收益。

而在当下,在全球化与自动化的过程中,假如科技的发展最终剥夺了工人的主动权与谈判权,那就很糟。因此,技术虽然是生产力发展的依赖,但必须是能够使大众和决策者都能相互受益的过程,唯有如此,科技的进步才能让所有的劳动者雨露均沾。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