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难得有空,翻了翻往日的qq空间,发现之前还挺喜欢把心情发到动态里的,不知从何时起,习惯了独自吞咽伤心难过,平静地独自对待开心喜悦,或许是经历了一些事,或许是看到了一些人,或许是读了一些书,又或许只是岁月无声的沉淀,那沸腾的泉眼,渐渐安静了下来。
沉默,也许并非是无话可说,而是懂得了有些话,不必说。
有些话,说了,未必有人懂。懂的人,或许根本无需多言。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足以心领神会。而有些话,一旦出口,可能变成误解的种子,伤人的利刃,或者授人以柄的把柄。成熟的过程,是逐渐看清了言语的蝴蝶效应,懂得了“祸从口出”并非虚言。谨慎,并非怯懦,而是对言语力量的敬畏,是对自己和他人的一种保护。与其在滔滔不绝中暴露浅薄或引来麻烦,不如在静默中保持一份从容和神秘。
沉默,是因为明白了感受的重量。
那些尖锐的痛楚、狂喜的瞬间、深刻的领悟,越是沉甸甸,越是难以用语言精确称量。年轻时急于倾诉,是渴望被理解、被看见、被安慰。后来发现,真正的悲欢,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试图向他人描述内心的惊涛骇浪,往往得到的只是隔岸观火的几句慰藉,甚至可能成为他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于是,学会了将汹涌的情绪,在心底的深潭中慢慢消化、沉淀。痛,就让它静静地痛着,像一块沉入水底的石头;喜,就让它默默地充盈心房,像悄然绽放的幽兰。这份独自承载的静默,反而让感受更加纯粹、深刻。
这沉默,并非死寂,而是一种内在的丰盈和沉淀。如同窗外的雨,无声地滋养着万物;如同深秋的湖水,表面平静,深处却蕴藏着整个季节的沉淀和力量。它是对世界复杂性的一种默认,是对自我边界的一种守护,也是对生命深度的一种探寻。
越成熟,越懂得,有些话,适合烂在肚子里;有些感受,适合独自咀嚼;有些风景,适合默默欣赏。这沉默,不是退缩,不是冷漠,是岁月赠予的一份厚重礼物——一种在喧嚣世界中心安理得的静水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