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的至暗时刻如何度过,看完《活着》明了

活着的意义是活着本身。 喜怒哀乐烟火气,或许就是最真实的人生。

从古至今,很多文人墨客和哲学家都思考过活着的意义。结果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即使有,也只是某些族群的集体文化属性表现而已。 余华先生的《活着》被拍成了电影。由我们熟悉的演员去演绎。跟我们展现了那段历史中小人物的命运。 咱们老百姓也开始思索活着的意义了。

以前在外面学习一个身心灵的课程。老师说我们活着的意义是完成每个人自己的使命。 当时听得内心有种崇高感。  说实话,到现在我还不敢确定,我最终的使命是什么?  反正,一路坎坷走过来了。

我曾经最苦恼的一段时间。在一个网络平台上问了一句话: 你们生命中的至暗时刻是怎么度过的?  引发了热议。这里挑选了三个网友的留言。

网友一说:时间能改变一切,让你从不接受到接受。生命中的黑暗,不会永久。一缕阳光就能把你从阴暗中带回阳光下。

网友二说: 一个人离开熟悉的家乡,熟悉的朋友,熟悉的空气,远走他乡。半年时间走出来再回头,那一切都已是空。

网友三说:不断地安慰自己,  鼓励自己,  一定能坚持下去,一定能熬过去。能安慰自己的人,容易快乐。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总之,人在低谷时,最容易悟出生活的真谛。

《活着》的主人公福贵之前生活在无明中。花天酒地,挥霍赌钱。 直到家产败光,父亲被气死, 才发觉很多东西不是永恒的,包括富贵。后来,妻儿也离开,福贵俨然成了一个孤零零的人, 不再是以前的少爷。

福祸相生。福贵种种磨难和无助是“祸”,反而把他变成了一个朴实勤劳无比坚强的人。这些品质,才是能伴随他一生的福气。

他把身边的亲人一个个送走。作为家族里最后留下的那个人, 内心要得多强大。面对特殊时代的“批斗”,春生受不了,没有给自己活着的机会。这和福贵形成了强烈的对照。   有时,幸福和不幸都是源于比较。

在现如今的时代,虽然是和平时代,我们每个个体面对的生存和发展挑战,依然没有变。每个人都忙忙碌碌,努力奋斗着,好像踮起脚尖就可以抓到幸福。

如何拿回内心的幸福感和安定感呢? 加大努力,同时降低欲望或许可行。正如《活着》中的家珍说,我只想安生过日子,也不指望享什么福。

用不惑之年的认知过好懵懂之年,用提前知天命的心过好不惑之年。人生的遗憾才更少,幸福的把控力才更强。

有一天,我们经过时间的洗礼,依然不妥协地活着。 那时才发现,生命如果能重来一次,定将顺应不能改变的,也将改变能改变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