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体结聚
肝主筋,其荣爪,心主脉,其荣色,脾主肉,其荣唇,肺主皮,其荣毛,肾主骨,其荣发。凡人之身,骨以立其 体干,筋以束其关节,脉以通其营卫,肉以培其部分,皮 以固其肌肤。
皮毛者,肺金之所生也,肺气盛则皮毛致密而润泽。 肌肉者,脾土之所生也,脾气盛则肌肉丰满而充实。脉络者,心火之所生也,心气盛则脉络疏通而条达。筋膜者, 肝木之所生也,肝气盛则筋膜滋荣而和畅。髓骨者,肾水 之所生也,肾气盛则髓骨坚凝而轻利。五气皆备,形成而体具矣
中医讲辩症施治,这些当背过,作为辩别病因的依据。看到肝主筋,明了母亲有时痉挛的原因,看到脾主肉,明白我们三口都瘦的根源。看到肾主骨,其荣发,明白我们华发早生的原因,也就有了相应的生活调养方向。
五官开窍
肝窍于目,心窍于舌,脾窍于口,肺窍于鼻,肾窍于 耳。五脏之精气,开窍于头上,是谓五官。
官窍者,神气之门户也。清阳上升,则七窍空灵,浊阴上逆,则五官窒塞。清升浊降,一定之位。人之少壮, 清升而浊降,故上虚而下实,人之衰老,清陷而浊逆,故 下虚而上实。七窍之空灵者,以其上虚,五官之窒塞者, 以其上实。其实者,以其虚也,其虚者,以其实也。
昨夜到晨,头昏昏,想到有浊阴上逆,早上试用艳戈学友推荐的吐气法,自然吸气,想像浊气随气息吐出,并将注意力放在头部,不过10几个呼吸,头脑开始清明,人也安定下来。
由此也明白了为什么人年纪大了记忆不好,甚至老年痴呆,根本还在浊气该降未降。上实而下虚,腿脚也就不利落了。而静坐站桩让气下沉,该会延缓这进程吧。
五气分主
肝属木,其色青,其臭臊,其味酸,其声呼,其液泣。 心属火,其臭焦,其味苦,其声笑,其液汗,其色赤。脾属土,其味甘,其声歌,其液涎,其色黄,其臭香。肺属 金,其声哭,其液涕,其色白,其臭腥,其味辛。肾属水, 其液唾,其色黑,其臭腐,其味咸,其声呻。
盖肝主五色,五脏之色,皆肝气之所入也,入心为赤,入脾为黄,入肺为白,入肾为黑。心主五臭,五脏之臭, 皆心气之所入也,入脾为香,入肺为腥,入肾为腐,入肝为臊。脾主五味,五脏之味,皆脾气之所入也,入肺为辛, 入肾为咸,入肝为酸,入心为苦。肺主五声,五脏之声, 皆肺气之所人也,入肾为呻,入肝为呼,入心为言,入脾 为歌。肾主五液,五脏之液,皆肾气之所入也,入肝为泪,入心为汗,入脾为涎,入肺为涕。
对这段一直不理解,是五脏生了病,会有这些症,还是这些东西对五脏是有利的?如脾其味甘,自己曾有段时间嘴里自带甜味,任何甜东西不想吃,这是脾出了问题,还是多吃甜是补脾的?“其液涎”,不自觉流口水了是脾出问题了吧?“其色黄”,是面色发黄有病,还是穿黄色对脾好?期待老师能指明。
后读艳戈学习心得,有了启发。其实,五气五味等都是两面的,以脾为例,当自觉甜味,不自觉的唱歌,流口水,面色黄等则是脾出了问题(脾输布太过),但当这些症没有出现,而通过其他判断病人脾虚时,则可以让她吃甜,唱歌,穿黄衣服,闻香以治病。如此又体会到中医的神奇,过则病,不及时可以补而调整。“执两用中”,过与虚都要调整,最终达到人体的中庸与平和。
“曲黎敏讲黄帝内经:
肝心脾肺肾,五味,肝喜酸,心喜苦,脾喜甘,肺喜辛,肾喜咸,这五味是肝心脾肺肾的本味,什么都不可以太过。肝木生气旺,以酸收之。心火太宣散,以苦降之。肺金主肃降,以辛散之。肾水收藏凝聚太过,以咸化之。脾土运化四方,以甘润之。这就是五味于五脏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