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集 农业起源
32、狩猎采集到种植,是被动适应环境到主动改造世界的变化。
33、在湖南发现了1万2千年前的5颗稻谷;而在浙江田螺山遗址发现了大量6500年前的稻谷,能量产水稻,骨耜这个松土工具的使用是关键。
34、6000年前,生活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新石器时代中期的河姆渡人,已经脱离了刀耕火种的落后状态,发展到使用成套稻作生产工具、普遍种植水稻的阶段,它的稻作农业耕作形态,堪称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发达的耜耕农业。
35、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距今5300到4000年。石犁的出现,进一步加快了人类农业文明的进程。在良渚文化时期,长江下游地区的考古遗址数量剧增,分布地异常密集。这种区域性人口的突然大幅度增长,与稻作农业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因为只有依靠稳定的农业生产,才能维持在相对狭小区域内聚集大量人口的生存。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不少农具中,突出的新农具是磨制精细的三角形石犁和破土器。还有一种类似现在的耕耘工具,而被称为耘田器。这些先进的农耕生产工具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36、良渚文化,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如各种大型建筑的修建和精美的玉器制作,特别是在近期发现的良渚古城,其营建工程十分巨大。在今天看来,仍不失为一种超级工程。这些高度的文明都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投入,以及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而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有完善的稻作农业生产体系和充足的农产品做支撑。
37、良渚文化时期,在长江下游稻作农业已经成为当时社会的经济主体。
38、中国古代南方地区的代表,农作物是水稻。在北方则是谷子。在距今6000多年前,黄河流域一带已经大量种植谷子了。这时在北方田间地头最常见到的狗尾草,它的植株形态和骨子十分类似。在刚长出来的时候,和谷子的幼苗很难区分,所以一直就有良莠不分的说法。我国祖先最早用野生狗尾草作为饲料种植,以后逐步驯化为栽培谷子的最早类型。
39、在我国古代农业中,谷子居于首要地位。殷墟出土的甲骨文里,有很多关于谷子的记载。当时的谷子又叫粟,泛称禾,夏朝和商朝也被称为粟文化的王朝。谷子一直都是五谷之首,直到明代以后,由于小麦种植面积扩大,玉米、甘薯的引入,谷子才相对减少,但是谷子在我国北方地区的生活中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
40、圈养生猪成为定居生活的标志。除了驯化猪以外,人类又先后驯化了狗鸡鸭羊牛马骆驼等一系列动物。
41、世界上实际有四个主要的古代农业起源中心区,而小麦是起源于西亚农业起源中心区(西亚农业起源中心区是以现在的以色列、约旦、黎巴嫩以及伊拉克的一部分,土耳其的南部形成的半月形地带)。根据现在考古的发现证实,小麦大概在距今4000年左右传播到了中国,并且逐步的取代了我们中国的小米,成为了我们中国北方地区的主体农作物。
42、五谷:谷子,糜子,稻谷,大豆,小麦。六畜:狗,猪,鸡,羊,牛,马。
43、农业和畜牧业的兴起,对人类摆脱野蛮状态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它也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充足的粮食使我们人类社会可以进行更细致的社会劳动分工,使得一部分人脱离基本生活需求的生产活动,而从事更高级的一些社会活动,比如社会管理,艺术品创造、手工业生产,专门从事战斗等等,而这些不同的社会阶层的出现,也使得我们人类社会结构产生巨大变化,这些变化都直接导致了文明社会出现。
44、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随着定居范围的扩大,史前社会形成的部落联盟不断扩张,内外部矛盾日益激化,一些已改进生产技术的农业部落联盟,成功地完成了从原始文化向邦国文明的过渡,标志着人类文明形成的国家随之产生。
45、世界文明史上农业的发明与定居聚落的涌现,正是历史悠久的四大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河文明与中华文明,在诸大河流域相继发祥的共同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