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孩子都是作为一个独特的个体来到这个世界,他(她)所受到的教育模式也会因为种族、地域、环境等各种客观因素影响而千差万别,尤其是在这个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同的城市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教育理念。
孩子小学所在的城市,是一个处于发展中的中部三线城市,学校也只是一所普通的公立小学,没有宽敞的操场与跑道,也没有特别优质的教育资源,可是有尊重孩子个体发展、视教育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业的好老师,鼓励孩子们自由创作各类文艺节目,激励孩子参加小记者等各类校外活动,让孩子的童年就像向日葵般迎着太阳温暖积极向上。
中学来到了祖国东北三省里的一座十八线小城里的一所封闭式管理的学校,虽然在这里让孩子很快地学习到了如何独立,学习到了自我管理,也不缺乏关心呵护这一群远离家乡远离父母的孩子的学校老师们,但是,不太合口胃且也重复单调的食堂饭菜、不能让孩子回家享受天伦之乐的寒暑假期、缺少娱乐和第二课堂的枯燥学习生活,不知道这是不是就是北方普遍存在的教育管理方式?让我们父母和孩子都深感无奈。这三年来,什么事情都是孩子独自承担,看着孩子单薄的身体和对亲情表现出的淡漠,我真的很自责自己当时的选择。
中考运气差了那么一点点,平时的强项没有发挥如常,综合可供选择的资源、地域、教育等多种因素,排除了孩子不愿意去的学校以后,我们来到了中国的四大直辖市之一。说实在的,去之前,我对这所城市抱有了较高的美好期望,希望这里是孩子一个新的起点,也会是一个好的机会。但是,来了后,我还是有了一些失望。不论它的GDP这些年是高还是低,也不管它的城市建设是否符合直辖城市的标准,但是所选择的学校的教育方法让我们在短时间内无法适应,不知道孩子要用多长时间才能够调整到位。可能是本地孩子天生所享有的资源优势,让他们从小注重的是综合教育而非素质教育,晚课时间必须在5点前结束,住校生的自习不是在教室而是在寝室完成,没有老师监督辅导,完全依靠个人努力。对于习惯了有统一管理约束的孩子们,可能在有老师和同学们陪伴的课堂里才更能激发出对于学习的欲望,而对于突如其来的很多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孩子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怎样做才是正确的且对自己有帮助的,作父母的我深感无力。
经历了三种不同的教育模式,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宽松式教育,加之未来不确定的高等教育环境,不知道我的孩子有着怎样的感受?
作为现今中国教育体制下的孩子,真心的不容易;选择了我们做为父母的你,更加的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