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伴侣」只不过是个电影用词?


【「灵魂伴侣」只不过是个电影用词?】


「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去寻找那唯一的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民初诗人徐志摩曾经这样说。其实,不独浪漫才子有这样的想法,放眼古今中外,对爱情怀抱同样心态的人,委实不在少数。


英文「灵魂伴侣」soulmate一词,最早是由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柯立芝在1822年创造出来的,但是这个概念源头可以向上再追溯到希腊神话。受到人类的挑战,天帝宙斯怒将原有两张脸、四条手臂、四条腿,和两套生殖器的古人类用闪电劈成两半,自此以后,只剩一半身体的人们必须设法找回被拆开的另一半,灵魂才得以完整。


时至今日,这个「找到另一半,让灵魂得以完整」的浪漫概念,已普遍存在我们社会的通俗文化中:不仅夫妻间习称彼此为「另一半」,我们更不难在小说、戏剧、流行歌词中发现这一类对爱情的描述:「我俩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终于遇到真命天子/女」、「双人枕头倘无你……你是我灵魂的一半」。仿佛单身是缺陷,唯有找寻到自己的「灵魂伴侣」,人们才觉得感情与生命趋于完整。


根据梅瑞斯特调查机构 (MIPO) 2011年一项名为「灵魂伴侣」的民调显示,在美国,大约有四分之三的人相信世上有某个人为他们而存在,找到那个人,会让生命充实完整。这种想法在年纪愈轻的人当中比例愈高,三十岁以下主要择偶年纪的民众,有百分之八十抱持这种爱情观。中国虽然没有类似的民调,但是从民间的盛行的「缘份天定」「月下老人系红线」等观念来推想,可能怀抱这种浪漫爱情观的人,比例也颇高。


然而,最新的一项科学研究显示,也许这整个「灵魂伴侣」的想法,是个坏主意!发表在最新一期实验社会心理学期刊的一篇论文『天生一对』,研究两种不同的爱情观对亲密关系的影响:A组一种将爱情视为「与灵魂伴侣的紧密结合」,B组则将爱情喻为「在一段旅程中携手相伴」。


研究人员发现,那些形容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灵魂伴侣的人,感情有较多令人沮丧的结局。研究人员发现,当A组「灵魂伴侣组」在发生冲突时,比B组「旅程携手组」更显着感到痛苦。研究也显示,A组「灵魂伴侣组」找到感觉上是另一半的人时,往往有较短暂、但更激情的关系。关系短暂是因为一旦有冲突产生,他们较无法应付、较不能努力想办法解决冲突,反而认为冲突意味着彼此并非真的天作之合;既然对方不是命定之人,显然这份感情是个错误,分手也罢。


相形之下,B组「旅程携手组」一开始便倾向寻找能够与他们一同成长,而不是立刻就能够产生强烈激情的伴侣。当双方有冲突发生时,他们会将冲突视为旅程中难免的跌宕起伏,较能彼此合作化解歧异,因此整体而言,这一组有满意度较高的亲密关系。


再回头来看浪漫诗人徐志摩,不惜先后抛妻弃子、夺人之妻,在短暂的34岁生命中经历了张幼仪、林徽音、陆小曼等三段感情,最终寻得了他完美的灵魂伴侣吗?真的只靠缘分就能真正开开心心快乐幸福一辈子?

文作者:AIOSC策略師曾國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P.s.感兴趣的人可以去找,台湾AIOSC策略師曾國銘写的几篇文章,《「灵魂伴侣」只不过是个电影用词?》《「灵魂伴...
    程宇Alex阅读 2,953评论 2 1
  • 1、不要在朋友面前炫耀 你买了辆新车,你买了个新房,你交了个新男女友,这种事儿尽量避免在朋友面前晃悠。你自己都知道...
    赣B七七阅读 1,872评论 0 0
  • 生活的美好,关键在于你怎样去发现,怎样去寻找。常说上帝为你关了一扇门,总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不必去抱怨生活,因为抱怨...
    鼗豸爻爻阅读 721评论 0 0
  • 最近有太多的荒诞、讽刺的事。有很多矛盾体。人世的事好像都不能细究、琢磨抑或是推敲,前进一步都是满满的委屈。
    问号是我阅读 988评论 1 0
  • 河流不会因为砂石阻挠而停止脚步 船儿不会因为畏惧风暴而放弃远行 花朵不会担心凋零枯萎而错过春天 野草不会因为长在石...
    火把山阅读 2,744评论 26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