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彻底躺平的那一刻,我发现连生活的尊严都快保不住了
01. 他真的不学了,我也不逼了
你是不是也经历过这样一段过程:
起初你愤怒、焦虑、崩溃,天天催他起床上学,结果换来的是他蒙头大睡、暴躁发火、全家鸡飞狗跳。
后来你心死了,告诉自己:算了,不上就不上吧,别出事就行。
你试图放下“成绩”的执念,试着接纳一个“不上学的孩子”。
但你慢慢发现:
他不只是不上学,
他好像连“过正常日子”的愿望都没有了。
02. 白天睡觉、晚上打游戏,连起床吃饭都成了奢望
不想洗漱、不换衣服、不出门,不和人说话,窝在床上像块化不开的冰。
你喊他十遍吃饭,他理都不理;你想跟他聊聊,他直接戴上耳机。
他不是不听你说话,是根本不想说话。
你心疼,又愤怒。你不想管,又不甘心。
你忍不住冲进他房间吼了一句:
“你到底想怎么样?!这样下去你是想把自己活没了吗?!”
他冷冷地看了你一眼,重新蒙上被子。
你站在门口,眼泪刷地掉下来。
不是因为委屈,是因为你突然明白:
你早就不是他世界里值得回应的那个人了。
03. 躺平,不是“爽烂了”,而是“心塌了”
很多家长以为孩子是“懒”“自私”“没出息”,但你看到的只是表面。
青春期彻底躺平的孩子,有一个共通点:
他们曾经努力坚持过,只是太久没有被看见,被理解。
也许是学习太难、期待太高、关系太紧张;也许是一次失败太痛,一次伤害太深。
他们一开始也想配合,也想“正常”,也想好好过。
但一次次尝试无效后,他们学会了用“全身的痛”拒绝回应。
你看到他不吃不喝、昼夜颠倒、眼神空洞,那是他的身体在说:
“我已经不相信这个世界了。”
“我不想再被推着走了。”
“我需要先逃一逃,才能活下来。”
04. 那我是不是只能眼睁睁看着他烂到底?
不是的。
你已经做对了一步——你接受了“他不上学”这个现实。
但你也很清楚,他不可能就这么“活在床上”一辈子。
他需要恢复基本作息、恢复人与人的连接、恢复一点点生活的主动性。
不是为了成绩,而是为了他的人生。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用力把他拉回教室,而是用温柔而坚定的力量,把他拉回人间。
05. 家庭重启7步法,让孩子从“放弃生活”到“愿意动一下”
以下是我为长期躺平的孩子设计的7步重启路径,用得好,孩子真的能从“连饭都不吃”走到“愿意规划一点未来”。
✅ 第一步:接受他现在的样子,哪怕是乱七八糟
越想控制孩子的作息,他越会躲回深渊。
你要先在心理上真的允许他“现在就这样”:
不评判、不催促、不唠叨。
因为他只有在你不再施压时,才可能感受到松动和安全。
✅ 第二步:别管未来,先让“身体”动起来
不要再问“你以后怎么办”“你不学还能干嘛”,这些话会让他更焦虑。
先从最基本的生理节奏开始——
起床
洗漱
吃饭
出门走两步
生理动了,心理才可能动。
✅ 第三步:作息不是用嘴说的,是用“陪”的
喊十遍起床,不如早上帮他倒杯热牛奶,在床边说一句:“一会咱们吃早饭。”
与其唠叨他玩游戏,不如在他吃饭时聊一聊天气、电影、小时候的趣事。
唤醒孩子的,是关系,不是指令。
✅ 第四步:别谈学习,只谈生活
“今天有没有刷牙?”
“这双袜子是不是该换了?”
“下午一起下楼买点吃的吗?”
从生活小节入手,别急着恢复学习轨道。
他现在就像一株蔫掉的植物,先让他“晒太阳”“喝水”,再谈“长高”。
✅ 第五步:稳定情绪的,不是大道理,是小确定
你可以这样对他说:
“你现在不想做事也没关系,哪怕只是每天能吃三顿饭,我也开心。”
这是一种不施压的肯定,也是一种安抚。
孩子要在被理解、被尊重中,才可能找回一丁点想动的愿望。
✅ 第六步:不求配合,只求“不抗拒”
如果他肯吃饭,就是进步。
如果他肯出门,就是胜利。
如果他没有把你赶出房间,那就是他在释放“求救信号”。
你别急着想让他“变好”,先让他不再怕你、躲你。
✅ 第七步:别放弃,不用追,只要在
每个愿意从深渊里爬出来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不追问、不催促、不离开的父母。
你每天都在、都稳定,他才敢慢慢尝试:
“也许这次,不会再被伤害。”
写在最后:孩子不学没关系,但别让他不想活
你已经做出了很大的让步,愿意接纳一个不上学的孩子。
但你更要相信:
他的人生,不止学习这一个可能。
当你开始看见他的生活状态、情绪世界、内心脆弱,他才有机会重新开始。
你不需要把他“拉回正轨”,你只需要给他时间、空间,还有信念:
“哪怕你现在不学了、不努力了,我也不会放弃你。”
这个念头一旦落地,孩子的心,慢慢就活了。
📩 如果你也在陪一个不上学、彻底躺平的孩子,欢迎留言或私信我。
我是一名专注于青春期心理问题的咨询师,我们一起走一段艰难但有光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