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篇文章,讲得是大学毕业后去哪个城市最好?我感触颇多,就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县城生活的真实感受吧。
我1994年大学毕业,在我们的省会城市石家庄上的大学,学的是市场营销专业,虽然在学校没学到什么东西,并且我的性格也不适合做营销工作,但是在当时,大学生人数还少,经济类专业也正火,所以毕业那会儿,在省会找个工作还是比较容易的。记得一个药厂就给出了比较丰厚的条件招聘营销专业学生,只要大学生去厂里工作,就提供两室一厅的房子,当然没有房屋所有权,只有使用权,我打算去那里。可是,要签订协议的时候,麻烦事儿就来了。那年石家庄地区实行“平衡地方经济”政策,防止人才过分集中,就明文规定,哪来的大学生毕业后必须回哪里去,即使在省城找到了工作单位,人事局也不给办理户口,以此挟制大学生回家乡。我家乡属于石家庄市,所以按政策只有回我们县城。
当时,回县城也没太大的失望。在90年代初,像我们农村的孩子通过考学来县城工作和生活也够不错了,那会儿还没有像现在这么多机会走出农村,升学是跳出农门的唯一途径,考不上学,只有回家务农。我们的县城是一个县级市,距省会很近,不到40公里,交通方便。我回来后在县城的一所职业技术学校做了老师,结婚生子,一路走来,已经20多年了。目前,房子车子都有了,并且和好多同事一样,在省会也买了房子,周末时经常去省会待两天。因为是在家乡,亲戚朋友同学身边围绕,有十足的归属感,有个什么事情办起来也方便得很。公婆家本来就是县城的,和我们住得很近,我们经常过去吃饭,如果上班忙,公婆就会给送过来;我父母原来住村里,在2008年也在县城买了房,搬到了县城,就在我单位附近,我上班时间每天中午过去吃饭,步行仅需5分钟左右就到了,吃饭在其次,更重要的是为了陪伴照顾父母,因为我母亲身体不大好。晚上我再开车回自己家,生活方便规律。孩子小的时候,因为公婆父母就在身边,接送孩子上学下学,从没成为过困扰,老人一直帮衬着,我们不用担心。现在孩子大了,在外地上大学,也面临着毕业去向的选择问题。但能确定的是他肯定不回县城了,只是看留在我们省会石家庄,还是去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
现在,在我们北方大平原的小县城里,衣食行都和城市水平相当,在住房方面比我们省会里还要宽敞一些,大部分人家一家三口都要住120平以上的三室,一百五六十平方米的房子也很平常,这比北上广大城市的居住环境好多了。衣食住行方面很舒服,但我还是喜欢城市生活,毕竟城市里人更多,超市更多,楼更多,饭店更多,哈哈,开个玩笑,其实也不全是玩笑,城市里的繁华,是我喜欢的,相信好多人也喜欢。小地方的生活,人们追求稳定,稳定有好的一面,但也有弊端,有时候和平庸混为一谈,人们不求上进,不创新,不重视技术才能等,再者,越小的地方,圈子越重要,凡事要靠人脉讲关系,没有一个宽容的、公平的竞争环境。就说我们单位吧,作为一个学校,课题研究啊什么的根本没有,你要晋职也要找关系找门道,并且作为一个老师,晋升高职就是最长远的目标了,业余时间你如果想学习、想进步,机会很少,也会被旁人视为不正常。再说了,小城市的经济不如大城市发达,机会就少,好多行业根本没有,见都见不着,哪有机会去发展!较之大城市,小地方的人文环境也差多了,对于思想上有追求的人来说,人文环境很重要,有知识有专长有境界想充分挖掘自我的人,在县城这样的地方是没有用武之地的。就连我这样有点儿小资情调的女人,就有一个深深地遗憾——我爱写字,经常想象:一个暖洋洋的下午,我坐在咖啡馆里,写字写累了,喝一口咖啡,抬起头仰望窗外的天空。。。可是,事实是,我们整个县城一家咖啡馆都没有,是的,一家都没有。我私自认为,一个城市没有图书馆是没有灵魂的,没有咖啡馆亦是!
总之,县城生活挺安稳,也可以说是幸福,但不刺激,没变化,缺少积极向上的劲头,是一种平庸的幸福。
大学毕业后,选择的城市大概三个方向:家乡(可能是县城或地级小城市)、省会城市、北上广一线城市。
我个人意见是,对于家境不太好(尤其指经济条件),来自农村,学历不硬,又没有明显的专长,并且不想面对太大压力的学生,还是回家乡比较好。亲朋好友在身边,有人帮忙好发展,最起码,住房的问题相对来说容易解决得多,就比如我们县城,房价也涨,但现在均价也就是6000元,奋斗一套房子还是有希望几年内搞定的。试想,一个农村的孩子,一无所有来到北京,光房子就够你拼搏几十年了吧;如果你有抱负有野心,不安于平稳的生活,或者有过硬的专业能力,可以到一线城市去闯闯去试试;家里有一定的条件,自己也有对城市生活的向往,我个人认为,省会城市是最舒服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