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的脚步近了,当大家都在讨论旅游、美食、逛吃的时候,总有那么一群人,背着重重的书包,装满模拟卷,满面愁容,不知道如何应对家长和亲戚的询问:这次考了多少分?
他们,就是中国的高中生。
调查研究显示,25%-40%的青少年有着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尤其是高中生的抑郁情绪发生率显著高于初中生。
抑郁倾向危害高中生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情绪障碍,表现为对周围的事物缺乏兴趣,愉悦感下降,情绪低落且波动较大,易出现焦虑、烦躁等负性情绪;
2、睡眠障碍,表现为睡眠不规律,如失眠、入睡困难、噩梦易醒、早醒等;
3、食欲下降,表现为食欲明显减退,丧失了正常的进食兴趣从而导致体重下降。
抑郁,和归因有关
Monroe和Hadjiyannak提出素质-应激模型,假定所有的人都存在有发展为精神障碍的素质,每个人都有一个触发点,触发点的位置和触发因素,依赖于每个人曾经遭受过的应激事件与易感性素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认知易感性表现为一些功能失调观念。Beck认为这些观念具有绝对化,契约性的特点,具有自动的,反射的特性。当个人遭遇相应生活事件(应激)时这些特性容易被激发。
功能失调观念可以启动个体潜在的自我消极图式,对事物进行消极的、歪曲的认知——比如,和朋友聊天没有得到及时回复,会怀疑朋友对自己有意见,故意不回复;看到室友一起亲密聊天,会以为自己被社交孤立……
消极的自我图式,体现了一种歪曲的信息加工方式,是一种易感因素,最终导致临床躯体障碍、动力减退、情绪低落等抑郁症状。这些症状反过来又导致消极观念增多,二者形成恶性循环,并呈螺旋或上升的趋势。
抑郁无望理论
Abramson假设,有些人对事件的发生,倾向于消极的解释和归因,主要从自我、事情的原因和结果3个方面进行解释。
将事件归为内部(是我的原因,而不是环境的原因);
对自我来说是稳定的(糟糕的情况不是暂时,而是永远的);
结果涵盖一切(糟糕结果会影响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不是一方面)。
这三种解释导致个体感受到没有希望,认为个人没有能力改变。消极的归因被认为是抑郁的易感性因素,与应激生活事件结合,可以预测抑郁的产生。
双信息模型
负性的自我认知偏差如果成为联想信息处理的基础,则易发消极认知、消极情感反应;
通过反射性信息处理,可以矫正、克服这种自我认知偏差,缓冲负性认知。
如果不能启动和矫正,则可能导致更多的负性认知和负性情感反应出现,最后导致抑郁;反过来,抑郁又可能导致自我认知偏差的增多,影响下一个认知加工过,呈螺旋式下降。
如何打破恶性循环?
从消极归因方式这个认知的层面入手,通过一系列认知行为的方法建立积极的归因方式,促进情绪和行为的改变,打破抑郁的恶性循环,并通过改进对良性事件的积极归因,引导患者走向良性循环。
适用人群:
以抑郁情绪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具有消极归因方式的抑郁者
认知技术:
识别不适应性归因-重建归因方式-巩固适应性归因
行为技术:
角色扮演、自信心训练、日常活动计划、情绪和行为的记录和评估
情绪和其他技术:放松训练、冥想…也可以通过音乐、绘画、雕塑、插花等放松心情。
如何引导高中生远离抑郁情绪?
(1)帮助抑郁倾向高中生树立对归因方式的正确认识。
在教育过程中,应帮助抑郁倾向高中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什么是合理的归因方式,什么是不合理的归因方式。
并指导他们分析自己哪些归因方式是合理的,哪些归因方式是不合理的,从而加深对正确归因方式的认识,建立合理的归因方式。
(2)对抑郁倾向高中生进行团体归因训练。
高中生应多和班级团体成员之间交流互动,学校和家长应营造出信任、融洽、包容的训练氛围。
在这一氛围中,成员可以获得充分的安全感,能够进行逐步的自我表达和自我剖析,相似问题的出现会使成员产生认同感,并鼓励成员之间相互帮助,使个体认识到自身不合理的归因方式。
当消极的归因方式发生改变时,会带来情绪和行为的改变,抑郁倾向水平也会随之降低。
(3)控制外界信息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对待抑郁倾向高中生时,学校、教师以及家长要尽量做到多引导鼓励、少指责批评,给予抑郁倾向高中生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要尽可能地为抑郁倾向高中生营造出一个温馨、融洽的氛围,使得他们可以处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从而减少外界信息对抑郁倾向高中生带来的消极影响。
(4)当抑郁倾向高中生遇到负性事件时应给予特别关怀。
当抑郁倾向高中生遇到负性事件时,多关注抑郁倾向高中生的情绪变化,引导他们做失败的外归因,帮助他们学会在遇到负性事件时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并鼓励抑郁倾向高中生回忆、分享自已以往的成功经历,通过以往的成功经历等正性事件增加其自豪感,使他们重新树立信心,提高情绪水平,从而减少负性事件对抑郁倾向高中造成的消极影响,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5)多给予抑郁倾向高中生积极评价。
在对待抑郁倾向高中生这一特殊群体时,要给予他们更多正性的评价,尤其当他们出现进步时,更要及时给予表扬。
从而提高抑郁倾向高中生对未来取得成功的期望和愿意为了取得成功而持续努力的信心,达到改善不合理的归因方式,降低抑郁倾向水平的目的。
面对负性事件,试着归因于环境,而不是一味责怪自己;告诉自己一切都会过去,眼前的局面会发生变化;坏事可能会带来坏影响,但是不会摧毁整个人生,生活中仍旧有很多值得期待的惊喜。
将消极的归因方式向合理的方向改变,缓解抑郁倾向,抬起头,仍旧是洒满阳光的一天。
参考文献:
[1].《抑郁认知易感性的新解释——双重加工模型》高华 彭新波,《心理科学进展》2009, Vol. 17, No.1, 132–137
[2].《抑郁倾向高中生归因训练的研究》,韩含 李寿欣 王慧萍,《中国特殊教育》2017年第10期(总第208期)
[3]. 《抑郁认知易感性应激模式的研究:起源、发展和整合》邹涛 姚树桥《心理科学进展》2006,14(5):762~768
——The End——
作者:鎏锦
【i心理】,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