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医生》热播不久,已经让人放不下了。几个大明星,演技、颜值、票房号召力,都摆在那儿,不火就没道理。
一群帅哥靓女,把单调的医院生活,演绎成了让人牵肠挂肚的故事,把刻板的医院,演成了悲欢离合层出不穷的大舞台。确实,有点让人放不下。
剧情之外,精彩的故事之外,观众感觉很贴心的,是一个小动作:剧集间隙,演员为你介绍医疗小常识。什么疾病的发病表现啦、急救知识啦,总之是观众可能遇到却不明白、不会处理的东西。戏里戏外,好像融成了一体。
看电视,还能够学养生学救护,观众感觉真是赚了。就这么一下子,就让观众感觉这电视看得值,看了还想看。同演员的距离,同剧中人的距离,也不知不觉在拉近。这剧,真的做得很用心。
接受市场检验的东西,一般都会用心去做。但是真正做得让市场放心,让用户群体感觉贴心的,好像总是太少。因为那得真正有些公益思维,有些共赢态度,有时甚至得把用户摆在成本之前来考虑。这样,真正以心换心,真正换位思考,才可能想到用户的心里去。
不说电视剧了,说说我们日常生活中,与市场相关的一些细节问题,是否也可以做的越来越贴心。
比如,天天接触的林林总总的电器。
现在,每家每户,家用电器不少。很多电器的使用,都是磕磕绊绊地反复摸索,才算是勉强学会。很多电器,用得旧了,还是有不少人半会半不会。既繁冗啰嗦又不明不白的使用说明,总是搞得人头晕。于是,有些似土似洋的术语甚至按键,能不管它就干脆不管;有些可用可不用的功能,好多人从来就没法去使用。
家用电器市场的竞争,早就是白热化的了,用户的使用习惯、需求,真就没有企业注意过?难道真就没有能够更贴近用户的处理办法了?
这两天“苹果”新品上市,听说又排起了长队。这让太爱国货的人,一心盼着国货手机全面压制洋货的人,多少有点失落。买什么手机,个人有选择自由,市场有其决定因素在。中国手机用户几个亿,这么大的市场,有洋货的市场空间,不足为怪。这么大的市场,也实在值得国货进一步动些脑筋,特别是在贴心的服务上。
手机售后服务,这些年完善了不少。但是,随着智能手机普及,手机的正确使用方法,在很大的用户群,始终还是一个问题。电脑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看着说明书,一天半日能够掌握的东西,年龄长一点的,可能得一月两月慢慢去磨。更有那些没有时间或者耐性的,恐怕还是喜欢直观的现场指导,照学照搬,现学现用,才比较管用。
看看满大街随处可见的手机门市,买手机修手机也好,交话费也好,都好办。但是,就没有一家宣讲手机使用方法的。假如哪一家把用户弄来讲讲手机功能用法,我想,一定会天天都聚集大批用户的。这对传播产品,吸纳用户,应该是个很好的法子。
事实上,智能手机,功能不断翻新,各家的功能、用法也有这样那样的差别。搞搞这样的宣讲、培训,本来就很是必要。有些东西,在业界是不值一提的基本常识,在用户却是闻所未闻。比如,手机进水后咋办?手机发热了咋办?普通用户,多半难作出正确的处理。广告上,有的手机宣称自己不卡机死机,有的宣称自己拍照厉害,有的宣称听音乐一流,有的宣称办公最带劲……从功能说,可能都是真的。但是不会操作,就等于空话。几亿手机用户,因为这一类处理不当的细节操作问题,会造成多大损失?因为功能操作上的不熟悉、不正确,会导致多少用户体验不佳?这么大的涉及面,对手机品牌价值的影响又该多大?
由此看来,怎么多为用户着想,还真是个事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