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撒贝宁跟小尼主持的《加油向未来》第三季,里面的陈鲲羽作为00后清华学霸,单挑23人科学团,但在节目中的答题环节持续高能!从等离子体与可控核聚变到静电屏蔽效率,从理论预言的天体黑洞到爱因斯坦透镜,不同领域科学原理样样通晓。对战现场精彩刺激,悬念迭起!
节目里,23位擂台下的种子选手,他们之中有很多还没有成年,但在回答问题时为答案开怀亦或可惜的认真模样,“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给我的也就是这种感觉了。在题目公布之时,交头接耳各抒己见,那一张张对知识渴望的脸蛋,有的眼光明亮藏有自信,也有的仍在思索对答案怀疑不定,这都是对知识最为真实最为纯粹的渴望与尊重了
我不仅仅佩服他们,更多的是羡慕,羡慕的是有这样子一群同样对知识无限渴望的知己们的聚集,在这个节目中或者在以后的学习中,他们就更容易明白学习对自己带来的不仅仅是家长的开心,明白最大的收获是知识对自己的充实。而我自己也是幸运的,能够见到他们在舞台上展现自我,分享知识的时刻。
看到他人在擂台上收获知识,自己也更容易找到学习的方向,回想起高中荒废的时光,不免有点惋惜,但机会是仍有的,花一个小时看剧,玩游戏,刷微信微博,抽一部分来看书或者充实自己,总会有机会在谈吐中让人为你侧目。看到别人丰收,自己也感到动力十足,这种感悟,便是自我的成长,是自己开始对自己要求。
别人家的孩子是无处不在的,我的老妈就经常跟我和我的妹妹说“邻居家的孩子又去补课了,那个公司谁谁谁也让他的孩子在补课,所以你也不能落下,我给你报了…”
“你看那储XX,他多少厉害,去参加数学竞赛,还拿了奖,你也要开始学习,明年报名”老爸老妈深深地迷恋着这种督促似的教育
我在这样的教育下长大,但我觉得这样子是不够完美的,学习是比较被动的,被督促着去的。我今天结合自己看了陈鲲羽和其他选手比赛的感悟,觉得让孩子看看那些在学习上成功并对孩子有吸引力的的榜样才是比较好的。孩子看到学习好能获得这么棒的体验,他会羡慕,这便找到了自己学习的方向,这跟父母给的虚无缥缈的“跟谁谁谁一样厉害,比谁谁谁厉害”是不一样的
我的父母看到了别人家孩子的成才,看到了孩子的表演,对有这么厉害的孩子而羡慕别人,这是的方向,不是我的,他们会想帮我报补习班,那么这就少了一个步骤,引导孩子的步骤。他们应该让我看到那些精彩的表演并询问我是否愿意用汗水来换取这种能力
询问孩子是表达对孩子的尊重,这是一种同等状态下的对话,而不是单方面要求你去,而让孩子看到别人的风光便是让孩子产生羡慕并让他愿意为了这付出
我的家长看到别人的孩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产生羡慕,所以想让我去学习,而我看到别人的风光也会产生羡慕,从而想去学习。这出发点是不同的,但差之毫厘,效率却谬以千里。
一味地督促,不如帮助孩子感悟。一者被动,一者主动,小小的差别就可能带来两段截然不同的学习生涯,甚至人生。
而助孩子感悟,最重要的就是增长他的见识,见的越多越能明白自己需要努力,越能去发现世界的精彩。市重点的小学中学高中的迷人之处,也有一部分体现在能增长人的见识,让孩子明白人外有人。
爱因斯坦曾如此描绘有知与无知的关系:划一个圈,一个人所知道的东西是圈子的里面,无知的东西是圈子的外面;知道的东西越多,圈子越大,圈子的外沿也就越长,也就是说,一个人知道得越多,他所知道的无知也就越多。
所以想教会孩子学习,一味督促不如尝试让他见多识广,让他发现世界的精彩等待他去挖掘,助其感悟。因此,我会带我的妹妹以及家人多去走走,见识见识世界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