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很少听数学课和英语课,偶尔听听也不敢发表什么看法,因为自己对这些学科没有多少研究,但每次听数学课或者英语课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就简单的用数学味和英语味来概括了,但没有和语文联系起来思考过。这些年,“语文味儿”这个词语听得多了,突然就想,为什么没有人去强调“数学味”和“英语味”呢?是因为这两种课堂本身就味道十足?
回想在重庆听的一节初中数学课和一节小学英语课,这个问题又一次出现在脑海里。让我不禁拿这两节课和语文课堂进行了对比。
(一)向数学课学习什么?
数学课是珊瑚中学黄靚的思维导图优质课。教学内容为《认识三角形》,上课开始,黄老师用红领巾导入,让学生既复习三角形的特点,又培养了学生们的爱国情怀。接着用问题复习有关三角形的知识,为新授课做好准备。新授课环节,教师直接抛出的三角形的定义。让学生分组合作标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角的名称,以及三角形的表示方法,教师做适当的引导、总结。在独立探究阶段,黄老师重视学生的体验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推导、演示“为什么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同学们放手实践,参与积极性很高。经过合作,最后同学们得出了各种验证的方法,在这一点黄老师做到了“还学于生”;期间,针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黄老师还利用多媒体的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定义、感知体验,做到了“助学于生”。在练习过程中,黄老师用游戏的方法来进行训练,既巩固了学生的所学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思维导图教数学课,这是我第一次看见。整节课下来,我们看到教师很好的将数形的知识渗透进了自己的教学,注重了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逻辑思维的训练。一节课,从导、学、议、练四个环节,聚焦知识点,精讲多练,环环相扣,又因为思维导图运用,使整节课的知识点非常的有条理。
“数学味”是什么?大概就是知识点聚焦,精讲多练,重视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数学课堂就是围绕着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每一个环节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提现了层层递进的逻辑顺序。
“有效的课堂练习应该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环环紧扣,逐步提高的。”而语文课堂里的练习通常是随课文分散设计,因而是零散的,缺乏整体观,看似重视的学生的实践练习,实际东榔头西一棒槌的实践练习效果非常有限,学生很难体会到自己的进步,甚至会感到练和不练差不多。在时间非常有限的一堂课教学中,教学内容一定不能多,内容一多,只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多重点等于无重点。“教什么”明确了学生才可能学得明明白白,一堂课的教学效率才能真正得以提高。
(二)向英语课学些什么?
“英语味”是什么呢?就拿我听过的几节英语课来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学中练,练中学,寓教于乐。”每次听完英语课总是感叹于课堂气氛的热闹,学生学的积极。在鱼洞小学听的英语课由一个入职一年的新教师执教,同样表现了浓浓的“英语味”。
英语课的学习大都在一个情境中进行,在情境中学单词、练说话。有了情境就有了语境,学生学起来好像在做游戏,自然生动有趣。单词和句型也在课堂上反复的练习巩固,在多种形式多种角度的实践训练中,熟练掌握知识点。
这些让我想起了三月份在长沙学习时,谭念君工作室成员讲授的数学课,也是把所有知识点的学习融入一个情境中,学生好像玩游戏似的,闯过一个一个难关,兴味盎然的学习着思考着练习着,听课老师也听得兴致勃勃。这样的课不仅学生爱听,老师也爱听。
也听过几节低年级的语文课,不少老师也试着把字词的学习放入情境中,放入游戏中,为语文课堂增添了许多活力。我们高年级的语文课堂能不能也这样设计呢?能不能利用情境和游戏的力量让语文课堂更活泼一些,生动一些呢?我觉得这是我可以去考虑可以去思考的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