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里曾经背得滚瓜烂熟的一句话,在需要运用的时刻,我却往往想不起来它。
前天来为我们作讲座的阳老师说,如果知识你学了没用,那就没用。这番评价真是经典,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是多数人学习时追求的目标。像我,念叨着念叨着,仿佛就以为自己完全掌握了知识背后的“道”。殊不知,对知识的运用真的需要时机,对知识的理解也确实存在滞后性。
这两天,学校安排的工作是课室布置。迟钝如我,封闭如我,没有调配起家委会的职能,在需要众人齐心协力搬书发书、办板报、装饰教室的时刻,选择了妄想一个人偷偷完成这一切。当然,搬完书我就后悔了,拉来副班主任曾老师和王老师帮忙。结果只能是看着别的班,布置效果和速度一骑绝尘,而我的班可谓“衣冠简朴古风存”。在这里不是强调只有华丽的教室布置才是正确的,肯定要结合班情和班级风格。但我却从一下午的窘迫中感受到了“没有计划的无力”,像一头傻傻的牛,被眼下的任务牵着走。特级教师吴非说,最可怕的,是一群愚蠢的教师却在勤勤恳恳做事。刚听到这句话时,我心想这肯定不会是我,我要如何如何学习,要如何如何做事。但现实狠狠打了我一个巴掌,我就是这样愚蠢的教师正在勤勤恳恳以0.5倍速做着别人所做的事,收效还只有别人的0.25,这点成绩还是帮忙画板报的曾老师拿的。
思考原因,我认为思维上还得归咎于自己的学生气。做学生时,大多数时候还是被动接受老师的教学任务,在他人驱动下去完成事情。而现在应该转为“主人翁”了,当学校派给我任务时,我要将这任务看成作业吗?真要像只蠢牛一样,鞭打我一下,我才动一下吗?我能不能将眼光向纵横两方向拉伸呢?
将眼光纵向拉伸,我应该为班级制定一个总的教育方针,这样做事就是在完成该总目标下的子目标。有了纲领,想来无所适从、如浮萍寄的不适感会少很多,自己也能多点自信。还是阳老师的讲座中说的,作为班主任,你想过要组建一个什么样的班集体吗?是各项考核标准、分数拿第一?而这样的班主任就是好班主任吗?我想,这首先是我应当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将眼光横向拓宽,我应该主动向各方求助,以合力办事事半功倍。其实前几天的团队拓展活动中,我也发现了团队的力量比个人强大多了,真的是身体力行、心领神会到。可一碰见事,我选择了蜷缩在舒适圈里,这可能就是我目前的思想状态,还处于“半封建”之中。幸运的是,今天晚上有家长主动联系我,说几位班委还想来准备零食饮料、搞搞装饰。哇,我真的很感动,原来他们这么好相处啊,以后对待他们不要如临大敌,要合作共赢。当然,这也意味着我们要以形成一个共同目标、要凝聚出共识为前提。
家委们真的很热心,是积极得力的助手。学校里的老师们也都在我遇到问题时,会倾囊相助。很感激他们,但让这一切发挥最大价值的前提中的前提是“我要多主动问!我要长远点想!”
今天校长巡视办公室时,还让我多与前任班主任沟通交流,了解情况。可我当时想的是,不知道问什么问题,这可能也是脑袋空空的一种表现吧。问题不是问了才有的,答案也不是答了就对的。
我想抓住一个线头,来串起手边散落的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