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分:心智的成长(2)
三、学习吴军老师《格局》之“成就的量级之差”。
1.成功三因素。
成就的多少,取决于三个因素:做事情的速度或做事情的数量,每一件事的影响力,以及做事的成功率。
它们之间是相乘而不是相加的关系。也就是说,事情做得再多,如果成功率不高、影响力不大,最后的成就就会很有限。
在这三个因素中,做事速度能提高的幅度是有限的。在职业生涯中,一个人的效率,比同行高出一倍就快到头了;但是,成功率和影响力却有量级的差别,有时候不仅是几倍、几十倍之差,还有可能是天壤之别。
在决定成就的三个因素中,不同人做事速度的差异,最多是几倍,另外两个因素,则有量级的差别。
2.量级概念。
数量级,是每差出一级,数据相差10倍左右,比如,个十百千万,就是数量级的差别。在投资和宏观经济中,人们比较注重数量级。
量级,则是比数量级更大的概念,随着规模的扩大,差异也越来越大。
如果一种增长是线性的,另一种增长是指数级的,它们就有量级的差别了。
不同量级在静态上的差异,就好比芝麻、橘子、西瓜、地球、太阳、银河系和宇宙彼此之间的差别。
量级的不同带来的另一个巨大差异,源自动态放大效应。很多事情在规模比较小的时候,人们看不出量级之间的差异,但是,等规模发展起来,差异就可能大的惊人。
要预见两种不同增长方式,最后会导致的量级上的差别,靠的是经验和见识。
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工程师,就需要养成关注量级的习惯。
3.做事情的数量。
人这一辈子,不在于开始了多少件事情,而在于漂亮地完成了多少件事情。
4.做事情的影响力。
对于一个人来讲,如果一辈子非常努力地做了很多没有影响力的事情,还不如认认真真做好一件有影响力的事情。
一般来说,做事速度,最多差几倍,但是,所做事情产生的影响力却有量级之差。
很多时候,并非工作越忙越有成就。
把小量级和大量级的东西放在一起,前者必然被忽略掉。
几个小量级的东西放在一起,远比不上一个大量级的东西。
一个优秀的专业人士,在做事情之前,会梳理出一个做事情的清单,按照重要性和影响力的量级排序,然后集中资源把最重要、影响力最大的事情先做完。至于无关紧要的事情,可能直接从清单上删掉。
5.做事情的成功率。
做事情的多少,最多不过是几倍的差异,但做事的质量以及随后带来的影响力可以达到量级之差。
即使是聪明人中的聪明人,如果好高骛远,成功率也会降为零。再大的数乘以零,结果还是零。
任何人脚踏实地地做一件事情,一段时间后,成功率会提高,效率也会提高,接下来就需要提高做每一件事的影响力。成功不在于是否努力多做两件事,而在于能否跃迁到更高的量级。
提升量级不仅需要时间,还常常需要在关键时间点实现跳跃。量级如果没有上去,最终只能在同一水平上重复。
不要醉心于重复做很多影响力微乎其微的事情,否则即使再努力,也难以有大的成就。
要注意自己的做事的成功率,争取每做一件事都能产生一些正向效果,为将来做更大的事情打基础。
总之,成就=成功率x影响力x速度。
同时改变公式中的三个变量是很难的,更好的做法,是一次提高一个,滚动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