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幸福-第六章

  本章分析了乐观者和悲观者看待事物的方式和消减悲观的方法


  首先悲观者会把坏事是永久性的普遍性的,是个人原因导致的,而乐观的人则是将坏事归为暂时性的特定的,是外因作祟;在面对好的事情的时候,两种人的观点却正好相反,前者会认为好事发生是特定条件触发的,是暂时的、偶然的,而后者则会将好事归因于个人特质,是永久的。
  在数遍阅读之后,个人对这此处的说明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当坏事发生时,需要接收“正确”的负面信息,而不是对负面信息全盘通吃。当前很普遍的一种社会认知认为在事情发生时,主动担责是一种担当,将必要的责任揽在自己身上并解决是一种个人成长,但这其实是一种不恰当的行为方式,因为这样一不会对事情有正确认知,二来接踵而来的负面信息并不会起到所谓的鞭策作用,比如新员工接到公司某个业务,但因业务线的繁杂和一直被忽略的问题的积累,导致这次工作的任务迟迟完成不了进而遭到投诉,这时客观上来说,原因在于员工的技术功底不够和任务分配欠佳,但从其他方面来说当事人可能被暗示为能力不足和不适合现任岗位,这些负面信息如果全盘接受,对悲观者就会承担到“额外”的负面信息。长此以往,一般人都会累计负面信息并变得不自信,而“始终”乐观的人则不会有太多影响。所以个人理解的此处的乐观和悲观的另一个层面更像是对事物的接受方式,乐观会选择性地接收,并合理的转换和抛弃;而悲观则是被动地接收,不加思索的全盘消化,但人对负面信息的积累是有限度的,当达到一个阈值,这些信息就会对人造成长期不可逆的影响,这样并不好。
  当你处于悲观状态时,你需要增加你的“乐观值”,即增强自己的乐观思维方式。
  方式一,指认出自己的悲观想法,并反驳它,这里可以用ABCDE模式。A(adversity)代表不好的事,B(belief)代表当事件发生时自动浮现的念头、想法,C(consequenc)代表这个想法所产生的后果,D(disputation)代表反驳,E(energization)代表你成功进行反驳后所受到的激发。如果在不幸的事件发生后,你有效地反驳了自己的悲观想法,你便可以改变自己受事件打击时反应,使自己变得更有朝气。(摘抄自原文)
  但事实是人可以轻松反驳别人的指责却不容易反驳自己对自己的指责,即使它时常不是客观且正确的。这里有四种方法能增强你反驳自身指责的说服力:
  1. 证据。因为我们对不好事物通常都会有过分悲观的反应,所以当我们用事实证明它不是这样时,能有效地反驳自己的悲观想法。
  2. 其他的可能性。绝大部分事情发生都会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不要专注于那些最坏的悲观想法,而是寻找其他可改变的、特定的、以及和自己无关的原因上。
  3. 暗示。暗示自己现阶段的不利条件并不会导致灾难性后果,如多吃一顿海底捞并不会让你的小肚腩成长到遇到突发性大洪水都淹不死的地步;第二天早上拉肚子并不会让你成为公司考勤大会上最亮的仔并被公司辞退;
  4. 用处。有时抓着一个想法不放可能会比这个想法本身更具有破坏性。那些难以改变的事实并不会带给你多少好处,所以你应该把注意力放在那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上,如吃完海底捞后你吸收的热量并不会因为你的自责而减少,但是试想一下一个新手可以在健身课上不用辅助器材都能应付自如,是不是多了一份游泳健身的信心呢,还能平稳过渡到不需要小肚腩都能大胆狗刨的阶段,那时的身材曲线啧啧啧,不得不说这个方法的确很好使呢。
  现在就找出几件不好的事,用有效的自我反驳策略去反驳它们吧,这不但能有效减少消极思想,更能反哺自己,增强信心,可谓一举两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