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6

唐代“杀人疑犯”写的妇孺皆知的千古名句,你知道吗

                 贾妹儿

唐初著名诗人宋之问曾著有《渡汉江》一诗,此诗字句朴素,但诗情百转千回,令人悲怆不已。


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这是宋之问从泷州被贬之地逃回洛阳, 途经汉江(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写的一首诗。其中“近乡情更怯”一句是妇孺皆知的千古佳句。

       照理来说,年复一年,与家人音讯断绝,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家乡就在眼前,应该是脚步迈得更快,心儿跳的更欢。宋之问为何会近乡情怯呢?宋之问之“怯”是大有原因的。一怯多年不通音问,不知家人如何。再怯自己名声不好,怕被乡人耻笑。宋之问的名声是在年轻时就臭了的,二十多岁时因涉嫌“夺诗杀甥”被广为诟病。后来做官觉得自己肤白貌美,才华出众。也想像张昌宗,张易之兄弟一样上则天皇帝的龙床。无奈武皇帝说:宋之问这人的确有才华,但是嘴太臭了,让人不能接近。原来宋之问有口臭之病,口气重得很。可惜那时候没有绿箭口香糖,要不然“一箭清心”,宋之问就能成为史上最有水平的男宠了。宋之问只能转而攀附武皇男宠二张兄弟,极尽阿谀逢迎之能事,最丢脸的是他还给张易之捧尿壶。借此平步青云,成为武皇最看重的御用文人。后来,皇帝几度变换,不变的是宋之问谄媚龌龊的嘴脸。攀附权贵,陷害同僚的坏事他没少干。直到唐睿宗上位,睿宗胆小,由儿子李隆基掌权。李帅哥实在看他恶心,一道诏令把他流放到蛮荒之地泷州(今广东罗定县),让他与狼虫虎豹为伴去了。

     接下来就要说他“情怯”的最重要的原因了。他此次回乡不是被赦免的,而是禁不住思乡之苦偷跑回来的,万一被人告发,是要掉脑袋的。事实证明宋之问的担忧是有道理的,他私逃回乡的事很快被人告发了,李隆基毫不客气的砍了他的脑袋。看来,有才,有颜值还不行,关键还是要人品好。


宋之问


       那么,这句“近乡情更怯”为何引起后世人如此大的情感共鸣呢?国人讲究衣锦还乡、光耀门楣。官场失足的,情场失意的,商场失陷的,自然是害怕过家乡这一关的。像笔者这样的小百姓回乡也是难免情怯的,因为拿不出像样的礼物送给乡邻旧识。所以,太多人读到“近乡情更怯”一句有瞬间被击中的感觉,产生巨大的心理共鸣。这句诗自然就成了千古名句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穿越百年中东》读书笔记 中东,人类文明的发源地,现在已成为西方国家军备实力的秀场,各种势力在中东你方唱罢我登场,...
    马丹丹ing阅读 625评论 1 1
  • 红红:“我不想继续做这件事情了,身心俱疲啊!求求你了,我们换换吧!” 橙橙:“不行。这些都是你应该做的,加油!” ...
    丫头T阅读 356评论 1 4
  • 虽然,只是个普通玩家,虽然带了一点青春,一点爱。虽然,有那么些怀念 ~ 好吧,不浪费篇幅伪伪的煽情,直插主题吧。 ...
    大P阅读 11,923评论 8 22
  • 以下英文原文来自https://whatismyspiritanimal.com/spirit-totem-pow...
    郭希秀阅读 2,738评论 0 9
  • 最近读了一本书《吃的真相》,有点科普的感觉,发现以前大概被以讹传讹,人云亦云所左右了。 看完之后,发现原来: 豆浆...
    Swing_hsy阅读 119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