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说得好,叫子承父业,说的是古代封闭型的社会中,世道艰难,父亲干哪一行,儿子长大了也便学什么手艺,干哪一行。一方面省了学手艺的花销,另一方面也可以就现成的利用父亲的关系网络和人脉关系,说得专业点,就是不用资本原始积累了,爹都给儿子积累好了。只要儿子跟着爹好好干,把老爹的本事学到手,那也就一本万利了!
这其实也无可厚非,老话讲,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从小耳需目染,言传身教,每一个孩子身上自然沾点老爸的仙气。当然,也有些子个整岔辟的,没学到老爸身上的虎气,倒学到了老爸身上的熊气。你像刘备的儿子刘禅,把他老爹抱头鼠窜的功夫就学得相当到家,这种人你说子承父业当政治家,那还不祸国殃民!
正因为这些非常常见的社会现象,也产生了一批形容这些现象的成语,说得都非常好,像"将门虎子","书香门第",世代跑盐的,世代做玉工的,后两个没有成语,我就只好用大白话说出来了。这成了古代分工专业化的一个重要表现,那就是技术的家族式传承。
但是理想虽好,却免不了面对现实的尴尬,比方儿子看不上老子的行业,或者儿子另有志向,或者儿子干脆就是个熊包,好吃懒做,这种人要是子承父业做郎中,那你说还不草菅人命。只有在一种情况下,儿子会巴巴望着子承父业,那就是父亲非常成功,光芒万丈,所从事的工作也是光鲜亮丽,收入颇丰,如果是当皇帝的老爸,那儿子们可是要抢了!归根结底,人对一种职业的选择是出于谋生,至于要献身某一行业的进步,得了吧,别扯谈了!
随着我们现代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多元化,人们对自身职业的选择已经比较自由与开放,那种家庭式技术培养方式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可以充分地按照自己的意愿与喜好来选择职业,不用再唯长辈的意愿是从。但好像人们也没有什么长进,还是那么喜欢得过且过,好逸恶劳,就算内心空虚寂寞也不愿做出改变,曾经抱怨的障碍彻底消失了,可自己还是以前那个熊样子!
正因此,鲁迅告诫自己的儿子,千万不可做空头文学家,沽名钓誉,骗人钱财,以混个衣足饭饱。如果那样的话,还不如自食其力来的心安理得。但好像侯耀华并不懂这个道理,总喜欢利用祖上的名头捞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