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家山后四五里远的峡谷里,侧面的峭壁上,有一个圆形的洞口,刚好能容一个人进去,里面黑漆漆的,深不见底。
从这条峡谷的尾端,人可以走进谷内,两边虽然长满了芒萁和各种杂树,但中间却是沙石和常年流淌的溪水,极少有深潭和横亘两旁的荆棘阻挠,人还是可以顺利通过的。在洞口下方左侧,有一条斜道,连接谷底和洞口前的坪面;道上用石块砌成一节节的石阶,仅供一人攀登而上;爬上长满芒萁的小小坪面,人只要打开手电筒,就可以走进洞里去了。刚开始进去时心里并不怎么害怕,只是感觉在夜里走路一样;随着离洞口越来越远,前面越来越深暗,心里的恐惧便油然而生了;走着走着,突然从黑暗中的壁上飞窜出几只“吱吱”作响的蝙蝠来,着实把人吓了一跳。人若越往里走,攀附在壁洞上的蝙蝠就会越来越多……
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每逢星期天,总会有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到那口山洞里去捉蝙蝠;我也去过几次,却不是捉蝙蝠,而是纯属游玩。
有一次,我和两三个伙伴进到那口山洞里,前面那个人撑着手电筒,我们跟随在他后面,小心翼翼地缓缓前进着,每个人的心里都提高了警惕,生怕会被某种东西袭击到。壁岩里时不时地会冲过来几只“唧唧”作响的蝙蝠,与我们擦肩而过,着实把我们吓得心惊胆战,还以为是遇见毒蛇猛兽了呢。大概离洞口很远了吧——因为洞口的亮光变成了一个豆眼大小的白点——我们前面的通道突然变得宽敞了,拿手电筒左右一照,光线可以射到很远,根本看不到所对应的壁面……这时我们都疑惑了,心里莫名地升起一阵恐惧感——难道这是古代的地宫?所有人的心里几乎都冒出了这个想法,顿时吓得浑身起鸡皮疙瘩,汗毛直竖。
“我们还是回去吧!”走在我前面的小英子说。
“稍等一下,让我再看看!”走在最前面的小顺子说,随即用手电筒仔细地横扫了几遍黑漆漆而广阔的空间;起初没发现什么,当他把手电筒往自己脚下一扫时,才猛然发现脚下几步远的地方没有了路;于是他把手电筒调回来,照着脚下的路,小心翼翼地走去;到了路的尽头,却发现有条往下铺展开来的石阶,很是陡峭,一直延伸到下面广阔的地面。“难怪刚才照了几遍都是一片漆黑,原来是这个原因啊!”小顺子嘟囔道,然而令在场的人感到震惊的是,从上面往下看,下面的地面上整齐地排列着一副副黑色的棺材,它们被分为好几排,把宽阔的场面都占满了,显得很是壮观。而棺材面上,则站满了成群结队的蝙蝠,它们神态各异,栖息在这里不知有多少年了。
“哇咔!下面怎么那么多棺材?”矮个子小轮子问。
“这个我也不清楚……”小顺子用手电筒照着下面的棺材群很迷茫地回答道。
“而且还有那么多蝙蝠,你们不觉得恐怖吗?”
小轮子这话使我们产生了共鸣,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感油然而生,几乎侵袭了每个人的神经系统,吓得我们冷汗直冒,浑身起鸡皮疙瘩。
“你这张乌鸦嘴别乱说行吗?”小英子说,“让人瘆得慌!”
“走,我们回去吧;下面我们就不要再下去了。”小顺子把手电筒的光束从棺材群里撤回来时说道。
随即,他率先逃也似的往回跑,我们也不得不紧随其后,仿佛身后有无数妖魔鬼怪在追赶我们似的——一种无名的恐惧感迫使我们不得不快速逃离这里。
这一路狂奔,惊扰了壁岩上的蝙蝠,它们纷纷飞窜着冲出了洞口……
“这口山洞其实是座大型的坟墓。”回家的路上,小顺子说,“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口山洞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当年有人为了埋葬这些尸体专门挖掘的。”
“不会吧!”小英子惊讶地疑问道,“他们为什么要费那么大的劲挖个山洞埋人呢?”
“是呀,完全没必要啊!挖几个坑把他们埋了,岂不是更省事?”小轮子附和着道。
这个问题把大家都难住了。
“也许是为了保密吧。”沉默了片刻后,我说。
“那照你这么说,这些人的死在当时是没人知道的咯,相当于神秘失踪了……”小轮子说。
“有这个可能性……”小顺子说着,面露愁思,显然,他也想不出更合理的解释。
“在我们这个小村庄,当年谁有那么大的势力可以使那么多人消失的无影无踪呢?”小英子问。
这个问题又把大家都难住了。
“我哪知道?”我白了小英子一眼道,怪他问的问题太尖,令大家都很难回答;也暗示大家不如就到此为止,结束没有结果的谈话。
虽然我是这个意思,但大家还是对山洞藏尸这事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猜测与讨论,却始终都没有成立的答案。
后来,我们把这口山洞里有很多棺材的事告诉了其他人,一传十,十传百,此后,便再也没有人敢去那里了。
为了弄清楚那口山洞里为什么会藏着那么多棺材的事情,我们还问了村里好几名年老的长者,可他们都说不知道;他们还解释说,他们自娘胎里出来,那口山洞就已经存在了,又怎么会知道以前的事情呢?问不出个所以然来,无奈我们只好作罢。
时隔多年后,我们村里老旧的医疗站因暴雨冲刷而坍塌了。它是由黛瓦盖成的三层土坯楼房,里面不仅有许多医药器材,还有许多藏书典籍,均已年代久远,尘封不用。从我父亲还小的时候起,据说这栋楼房就没人使用了,经年累月地闲置着,也没人来修缮它,任它这样长期地忍受风吹雨打,不倒才怪呢!这场暴雨冲塌了医疗站,村干部们便组织村里的人员来,把里面有用的东西都搬到村委会里去;其中我也参与了这次活动。在搬运那些散乱在地上的藏书时,我大概看了一本本书的名字,发现不仅有医药方面的,还有文史地理方面的;其中有本《村志》,纸质已经泛黄残破,我感到好奇,便拿起来翻看,偶然发现书页的中间部分,有关瘟疫的记载。书中写道:“咸宁元年,十月,村中大疫,死者甚多,俱封于棺内,藏于西郊外洞中……”看完这段记述,让我很震惊,有汗毛倒竖之感,真想不到,一千七百多年前,这个村子也曾发生过瘟疫。这就很好解释了,当时他们把死尸密封于棺内,再藏于村子西郊外四五里远的山洞中,就是为了防止瘟疫传播和扩散。如果就在村子里的山岗上,挖一个个坑把他们埋了的话,势必会影响周围的环境和村里的美观,甚至会造成居民恐慌;最主要的是,棺材和坟墓都做不到绝对的密封性,随着尸体的腐烂,难免会有带着病毒的臭气从墓穴的空隙中飘出来,直接感染到山下的居民;再说,我们村子里离居民很近的山岗,历来是不建坟墓的,原因是活人与死人“住”得那么近,不吉利。有人会说,不会火葬吗?——这么多尸体,古代是用柴火焚烧的,根本烧不化,而且还有污染空气之嫌,所以,最合适的办法,就是把这些尸体封于棺内,藏于村外的山洞之中,与世隔绝。(古代山林茂盛,不愁没有造棺的木材。)
搬完了藏书,我把这本《村志》挑出来给村支书看,并跟他讲了五年前,我和小伙伴们去那口山洞时,在里面所看到的恐怖情景。村支书神色凝重地看完了有关瘟疫的记载,随即便对我说:“以后,谁都不要去那里了,明白吗?”我疑惑地点了点头,却不知道明白了什么。第二天上午,村支书开了广播,向村里人作出了严厉的警告,大概意思是说谁也不要到那口山洞里去,因为有些病毒可以在没有空气的情况下存活千年,更何况棺材密封性不强,山洞里又有蝙蝠密密麻麻乱窜,而蝙蝠很可能成为病毒新的宿主,人进去很容易受感染。(据资料显示,蝙蝠是百毒不侵的动物,很多有杀伤力的病毒都依附在它身上。)村支书广播完毕,就去了学校校长那里,和他交代了相关事宜,“……如果学生去那里出了事,你我都担当不起!”校长听后不敢怠慢,立即把村支书的话交代给了各个年级的教师,再由教师把原话详细地和学生们交代了一番。我猜想,村支书有这番举动,肯定是昨晚认真翻阅了那些图书的原故吧——尤其是那本《村志》。尽管村里人对于村支书的话半信半疑,且有杞人忧天之嫌,但仔细想想,毕竟人家是有学问的人嘛,他这样说,必然有他的道理,于是大家也就没有过多的意见了。
自此,那口神秘的山洞便成了“藩多拉魔盒”,再也没有人敢去接近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