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我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联系到自己最近的学习,更感受到此话不假。

        我最近一个星期大概都要做:每天早上做口部操,晚上普通话学习,然后就是每周读一本书,写两篇文章。这在以前来说,真的是想也不敢想的。切入点其实很偶然,那就是喜马拉雅。刚开始自己是学点口才的,就搜到了徐洁老师的如何练就好声音。接触以后,想扩大范围,继续搜,慢慢的,也订阅了默然讲堂,马东的“好好说话”等,特别是默然讲堂,想到口才练就不容易,就改为练普通话。从微信小助手开始,进微信群,购买付费节目,然后就是现在天天的普通话学习……

        在默然讲堂,我认识了很多像我一样想学好普通话的人,他们来自四面八方。每到晚上八点,准时相约在一起,跟默然老师学习普通话。每天一个内容,每天一篇作业。可能有时候可能工作忙一点,但第二天还是回放音频,也把作业完成。

        在微信群里,我们在交流,在朗读,相互纠正,也一齐分享。通过这个平台,我也找到了好几个学习的平台:普通话学习、蜻蜓FM。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与他们在一起,自己的学习渠道越来越宽,自己的视野也开阔了。借助这些平台,相信自己的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在语言方面,感觉自己的发音没以前费劲了,口齿也伶俐了一点。这是我跟老师也是这样说的。当然,这只是一个阶段的效果,我还也继续努力,突破一个有一个的瓶颈,让自己的普通话越学越标准。

        我从4月份接触简书后,在梅的鼓励下,慢慢开始在简书上写作,虽然写得不好,起码能写。在简书上,也认识了爱读书的高博士、升腾的信徒等朋友。他们更优秀,向他们学习。他们做到日更,我只能每周两篇。曾经有两个星期由于工作太忙,也可能懈怠吧,没能完成作业。但在第三周,我痛定思痛,不能放弃。要不然又得重头来过。其实另一个主要原因还是想与他们在一起,与他们为伍,不错过与他们学习的机会。

        这段时间正是在他们的鞭策下,自己的读习惯都悄悄发生改变。可能为了节约时间,经常在“微信读书”里找些书看。最近也通过他们,用上了“豆瓣”。

        为了阅读更有效果,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一些阅读的方法和笔记的习惯。做笔记无需很工整地摘抄一些原文,而应该联系到自己的实际,写出一些感悟,形成自己的经验。这些都是认识他们后慢慢掌握的。

        现在自己在暗暗发力,要保证每周能读一本书。

        认识什么人,进什么圈子。当我认识了这些热爱学习的朋友,跟他们在一起,促使自己也更加的努力。

        我们的学习不能仅凭一分钟热度,而应该坚持下来。就如李应龙讲的:在寂寞中增值!

        走进一些优质的朋友圈,让自己更进步,更优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