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伪心理学说不》书摘

一.科学的心理学

证伪的科学本质和概率推论的思维习惯会是科学心理学的重点。

什么是科学:实证主义,公共知识可检验、可解决

二.可证伪性原则

如果一个理论能自圆其说,不是好的理论。好的理论把可被证伪一面展示出来。

神婆、星座这些不是好的理论,预测车牌只有预测的概率小事件出现了才有价值。

三.操作主义与本质主义

本质主义:反映事物内在本质的终极问题才是好的科学理论

操作性定义:给概念下定义,用可观测的事件表示概念。如智力测试,如用儿童攻击行为定义为5分钟内施加强度的次数。

信度(internal validy)和效度(external validity)

四.个案研究与见证证据

安慰剂效应:信神,心理治疗

个案因为鲜活性而被记住,很多媒体就夸大了个案而忽略了科学统计和普遍性。很多对企业的消极报道也是夸大了事件的坏处,要学会公关,可以用其他数字来回击。

五.相关和因果

相关不等于因果,相关知识只是因果的前提。两者相关,有可能中间夹着第三变量。那么,如何找到第三变量呢?

六.操控和控制

实验三种类型:前实验(自然条件观测),准实验(有对照组,在真实条件下进行,e.g.霍桑工厂)、真实验(实验对象随机分配,自变量直接操纵)控制自变量实验对

七.生态效度

生态效度:实验结果能够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的程度。

很多心理学基础研究不需要太高的生态效度,目的是对理论进行验证,而不是推广到现实生活。如小白鼠实验。

八.渐进整合

关联性原则:新理论一定也要能解释旧的事实,能兼容、囊括旧的知识。如爱因斯坦相对论把牛顿力学限定为宏观世界和低速运动。

聚合性证据(操作聚合原则):每个实验受到很多混淆变量干扰,所以一个理论需要上百个实验证明。

九.多重原因

相互作用论,如遗传和环境。

十.概率推论

要警惕个案的鲜活性,以及注意结论推广的条件。

一些陷阱:HIV病毒1000人1人携带,5%误诊概率,问随便找一人来测验,这人是HIV患者概率是多少?(1+999*5%=49.95,1/50.95)。样本量越大,概率越能反映真实。赌徒谬误(苹果公司假随机)

偶然因素:球赛预测的骗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