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日记04:未曾谋面的庐山

未曾谋面的庐山

这个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我问问小班长倪钰宸:暑假有没有想去的地方?小班长倪钰宸不假思索地告诉我:想去庐山,去看那里的瀑布,还有那里的大林寺桃花……

小班长倪钰宸

恰好我们班的数学老师康老师前不久刚刚从那儿游玩归来,在他细致入微的介绍下,我和小班长倪钰宸便更加向往起来。

尽管我从未踏足过庐山,但这座山在我心中却早已占据了一席之地,不只康老师的详细介绍,还古人曾经留下的诗句。于是,它的身影,它的气息,它的灵魂,仿佛早已通过那些流传千古的诗句,悄然地渗透进我的生活,成为了我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庐山,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诗仙李白的一首《望庐山瀑布》,以其豪迈的笔触,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每当我读到“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时,仿佛就能看到那瀑布如银河倒挂,水雾弥漫,气势磅礴,令人心生敬畏。庐山,因这瀑布而显得更加雄伟,更加神秘。

而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则让我对庐山有了另一种向往。诗中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让我仿佛置身于那片桃花盛开的山寺之中,感受到一种与世隔绝的宁静与美好。庐山,在这里成为了一个世外桃源,一个远离尘嚣、充满诗意的栖息之地。

苏轼的《题西林壁》更是将庐山的千姿百态刻画得淋漓尽致。诗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仅描绘了庐山的多变地貌,更让我感受到了一种人生的哲理。庐山,因这诗句而变得更加深邃,更加富有内涵。

这些古诗,像是一扇扇通往庐山的窗户,让我在未曾亲临其境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感受到它的魅力。庐山,在我心中早已不再是一座简单的山,而是一个充满诗意与哲理的象征。它让我明白,生活中的美好,不仅仅存在于眼前的现实,更存在于那些流传千古的文化与精神之中。

康老师

或许,有一天,我会真正踏上庐山,亲眼目睹它的风采。但即便那一天还未到来,我依然可以在这片诗意的海洋中,与庐山相遇,与那些伟大的灵魂对话。庐山,早已成为我心中永恒的精神家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