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互联网开始将一切扁平化时,人们才发现自己的要求从未如此被外界关注。
起于需求,终于需求,互联网很好地将个人资源与社会资源进行了匹配。这个时代的成功不是你敢不敢的问题,而是你想不想的问题。
用户思维——理解用户的需求,比“闭门造车”更有生存可能。
在旧有的计划经济时代,物资匮乏,人们没有太多的选择权利。
八十的年代的抢购风是如此描述的:商店里呈列着的电视机、缝纫机、布匹都是人们争相购买的东西。
持着人民币涌向供销社的人们,连大米也开始成为抢购的对象,在集体恐慌性购物行为的趋使下,好象不买点东西心里就难受。
随着电脑的出现,互联网的诞生,人们开始发现自己的需求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快速匹配,互联网模式开始撬动旧的供需关系,发展出新的供需关系。
支付宝截止2017年上半年已经达到1.43万亿元的规模,是什么造就了它如此庞大的体量?
究其原因,当人们的储蓄能力逐渐攀升,手里有了一定闲钱后,都在思虑一个问题:收益。
2013年银行的理财产品的收益都在4.0%以上,但需要5万元才能进行购买,而且要锁定一定时间不能使用。
银行理财门槛高、不灵活的规则,导致的大量长尾客户的小量资金无法投资的现状叫:金融压抑。
所以当1元就能投资、收益还高于4.0%、每天都可以灵活投资的支付宝横空出世时,这个金融“堰塞湖“一瞬间找到了宣泄口。
现在中国的银行家们都开始相信当初马云的豪言:银行不改变,我们就逼着它改变。
这是一个用户需求决定供应的时代,凡是用户不需要的,就注定被社会抛弃。
追求价值是生存下去的关键。
三年以前看《长尾理论》是因为好奇低价值的需求如何创造了经济神话,看似一个个价值不高的经济单体,却隐藏着巨大的能量。
书里举例在线音乐播放软件的营销模式,在人们喜欢的热门音乐之外,还有一部分相对冷僻的古典音乐或小众的特定音乐领域的消费群体。
当播放软件里的歌曲数量一直在增加的情况下,冷门歌曲的点击量一直保持着总量的增长,而且创造的经济价值逐步增加。
这是很奇特的商业现象,人们一直把追逐热门当作商业经营模式的主流,二八定律也告诉人们想要创造更大价值应该关注的主流消费用户。
这些被忽略的价值洼地储藏的巨大能量在旧有的商业模式下,都没能成为经营者关注的重点。
可能受限实体商店库存、经营面积、经营成本的因素,就算出现超级买场,也要考虑人们在购物时如何快速找到自己需要商品。
这一次又是互联网变革了经商模式,在中国只要说到一个人:马云,大家都知道他是干了什么。
只有互联网可以将海量的商品信息展示在网页上,提供商品目录检索,帮助人们去找到自己的心仪的商品。
互联网颠覆的是传统商业经营理念,节约的是人们最宝贵的时间,当然不出意外的话还有金钱,不火起来都说不过。
革自己的命,就是要满足用户的需要。
抱旧不愿放弃是一大忌诲,旧有的方式所创造的价值,不代表还能持续满足用户的需要。
时代在变,社会在变,人的需要也在变。
人的需要呈现出多样性时,社会发展分工也开始呈现精细化趋势。
当年守着自己优势的企业无一不是败在了自己的过时的优势下,回头看一下诺基亚。
很让人伤感的是,诺基亚总裁宣布破产的时候说:我们真的不知道错在那里,我们已经做得很好了。
同样让人感到很惊讶的是,难道诺基亚不知道人们已经讨厌那些功能复杂的按键和越来越慢的塞班系统?
当年的互联网让第一批投身的经营者找到了金矿,B2B、B2C这些模式一直进化到现在的C2F。
从最初满足人们对商品采购的便捷和对价格低廉的诉求,到如今追求品质、追求个性化的消费升级,互联网在带动着社会变革,而率先革自己命,才能“凤凰涅磐”浴火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