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零五年的初秋开学季,若雨从师范院校毕业,由老师推荐到家乡的一个小县城任教。她的学生生涯已经结束,尽管内心有着些许不舍。
总归是上班了,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也可以给父母买东西,带着这种欣喜的心情若雨开始了她的教师之旅。
由于是学校恩师推荐,很快她被堆满笑容的教导主任带到了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有教师办公室、每层的教室、宿舍、操场以及为她安排的音乐教室,里面干净整洁,静静地摆放着桌椅以及一台电子钢琴。
若雨是很喜欢小孩子们的,虽然她当时只有二十岁。每当看到小孩子们脸上天真灿烂的笑容时,幸福感就会增强,就像她对这个世界永远都保持美好的期待一样。
在这个校园里,留下过若雨太多的身影,教小朋友们边弹边唱,小朋友们兴奋地越唱越亮,她教的愈发起劲儿,不经意瞥见正对着自己的门上玻璃之外在偷听的教导主任,于是“发动”小朋友们大声歌唱,极具灵性的小朋友们用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表达着对老师顺从的爱意,整个楼宇都回荡着美妙而稚嫩的歌声。
若雨还会在墙上满是镜子的大舞蹈室里,放着自己买的各种适合小朋友跳的舞蹈教学碟片,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去学,再一个动作一个动作教会小朋友们。
每到“六一”若雨还会组织全校的小朋友们站在空旷的操场上排练腰鼓。在黄土高原之上打着红红的腰鼓,虽然表演者是小朋友们,也依然阻挡不住打腰鼓时眉飞色舞的活跃劲,把黄土高原的儿女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一个个都被晒成小麦色的一两个月之后,“六一”那天县城里所有小学的学生们都会在街道上列着队表演,声势之浩大、异常壮观。
若雨所任教的这座县城,不是一般普通的县城,这是一座集教学资源于一处,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像雨后春笋一般密集建设,并以师生共同封闭管理为模式,师资力量异常雄厚,周边县、市甚至更远地方的人们争相以把孩子们送到这座县城求学为荣,升学率极高的神秘灵性之城。在老百姓口中只要送到这里求学,就相当于看到了冉冉升起的希望,直至如今,这股灵气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