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总是说要“去做社群”?因为社群能承载交流、沉淀内容,用户能找到归属感、持续使用产品,也就是能有效降低获客成本、提高转化率。
我们发现,社群运营工具正越来越受重视。如今的创业也基本上是粉丝经济——只要爱你的人足够多,你一定不会死。如果你开一个产品发布会,有八千人、一万人到场力挺,这就是乔布斯在美国的号召力。
那些铁杆粉丝跟你是同路人,长期跟你在同一个网络社区、社群里互动和分享,发生各种情感、观点的共振,这是你至关重要的无形资产。
建社群很容易,难的是后期维护。明明粉丝很多,活跃度却低得可怜,更别提转化和变现了,究其原因,在于你还没有猜透粉丝的心思。粉丝心态不同、性格迥异,他们在社群里的目标、行为也都不一样。
那么粉丝心理有哪几类?如何把握粉丝的心理?掌握这些将会成为你打开社群迷局的钥匙。
鉴赏者心理
某些车辆、手表、IT 产品的粉丝对其技术数据、研发背景、产品演进和历史故事等如数家珍,是典型的鉴赏者表现。他们超越普通粉丝,达到“专家”的境界。他们本身很注重产品的体验,还能够在体验后从专业的角度给出分析、评判和建议。对于新产品投放反馈来说,意义重大。
实用者心理
他们活在当下,会将自己在粉丝组织中的一个职位、体验、奖品等拿来在其他领域作为价值证明,或者拿去填补现实生活中的某种缺陷或空白。这种类型的粉丝,注重产品的实际效用、性价比,同时也是很理智的类型。他们有坚定的选择标准,坚持自己的选择。对于主打性价比产品的企业,可以将该类型的粉丝作为潜在用户发展。
迷恋者心理
他们只是因为产品的一个外观轮廓或品牌创始人的一个小故事,就成为其粉丝。他们极为感性,是非理性的消费力量。这类型的粉丝转化为用户比较容易,但是最重要的任务是利用他们裂变出更多的粉丝和用户
反叛者心理
这是最重要的粉丝心理,它表面上类似那种“父母把你锁到房间不让你出去,但你就算翻窗爬墙也必须要出去”的心理。
任何行业都可以造就或运用这种叛逆心理,iPhone 就是其中的典型。例如乔布斯说传统的手机都是垃圾,这就准确击中了那些不满意传统手机的消费者心理。而当 iPhone 成为强势手机后,又会诞生新的反叛者,对其进行攻击。
针对这类粉丝,营销中可以把某个品牌作为对比对象,从功能、包装、应用场景等入手,展示出产品的惊人之处、差异化。从而激发这类型人群的反叛心理,促其变为粉丝、用户。
逃离者心理
粉丝期待能够逃离日常生活状态,在某个明星、商品、群体那里获得暂时的“自我空间”,这并不是叛逆,而是需要休憩和安慰。具有这种心理的粉丝,他们对目前的某种状况不满,在营销实践中, 如果有机会关注到这部分群体,就可以搜集他们的需求,给与满足。除了产品,更重要的是从服务上设计出符合他们需求的方式。
创始者心理
这类粉丝不仅破坏旧规则,还希望建设新规则和新天地,而且此建设不求现实回报,只以之为乐。
有行业顶级地位的艺术家和知名品牌的粉丝,以及成功粉丝团的领导,普遍都有这种心理。这部分粉丝具有相当强大的创造力、活动力以及设计力和号召力。他们的能量很大。一旦发展到自己的圈子里面,能够带来倍增的效应。
表演者心理
粉丝会有角色渴望,他们会幻想“如果是我演或我做这个产品会怎样”,这种“表演”甚至会上升到“扮演”。他们的活动能力很强大,也是其他外围粉丝行动的带动者。这部分粉丝十分注重参与感,只要能满足他们的荣誉感,他们就会乐此不疲。在社群营销中,可以把他们作为社群的中坚力量加以应用,让他们在社群里担任运维官等角色。
回忆者心理
他们活在过去,会将品牌与自身回忆中的某个片段、感觉链接起来。这类型的粉丝,有很严重的怀旧情结。在产品方面,他们习惯购买以前的,甚至小时候记忆中的物品。
针对这种特性,我们在做品牌输出的时候就要努力恢复他们的记忆,让过去的品牌活动、品牌海报等暗示或者鲜明地展示出相关内容,并且有计划、有规律地把这些回忆片段输出,把旧有的记忆唤醒。
以上就是对于几种粉丝常见心理的分析,我们的目的是把这些领域细化出来,以便在营销实践中寻求指导和示范作用,也是抛砖引玉,为营销实践引导出更丰富的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