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三种人,听故事的人、讲故事的人、演故事的人。
于我而言,我觉得自己属于讲故事的人,当然我也听了不少故事。甚至可能因为我会讲故事,反而听了更多的故事。但是我自认为自己是区别于街头巷尾那些碎嘴的庸妇的讲述者。因为我心目中的讲故事的人,加的不是油,添的不是醋,究竟做了如何的篡改或者升华,不好说。
你身边或许也会有这样的人,跟你挑起某一个话题,然后偏偏就不给你来个痛快的了断,非要絮絮叨叨地从头说起。这还不算,还得在故事发展的中间穿插各种环境背景或者人物背景,还不够,还要添上许多个人揣测和解读。你虽然也可能认同其说法,但是却时常嫌弃这冗长的诉说,能不能愉快地给个结果?
抱歉,我就属于这种类型的讲述者。
今天看一篇文章的时候,突然回忆起自己给人讲述事件的语言组织方式和轨迹。额,今天才顿悟了,自己原来是按照写文章的逻辑来做口头表述的。难怪非得有个开头,非得有个起承转合,非得加点个人感悟。真不是蓄意卖弄,是职业习惯——那种如果直奔主题三言两语毫无新意的表述让自己感到渎职般惶恐的潜意识。
原来是一种病。是一种害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多有思想的病。
但你不得不承认,如果你不赶时间的话,听我们这种人讲述故事还蛮享受的。好过那些只会讲八卦的三姑六婆,我们不危言耸听,但是会给出合理想象空间内的理智分析。
其实,忍不住要把故事说出来,也挺郁闷。作为讲故事的人的我,常常莫名其妙觉得对着听故事的人完结故事之后,陷入莫名的自我矮化之中,那种看完一部几百集的电视剧之后的那种被掏空后又无从开启下一个剧情的虚无感。这个时候,你就会真切的感受到,沉默的力量。听故事的人就是这样,他们不发表太多,这让你感到尴尬,有一种被戳穿了八卦面具的手足无措。如果恰巧你还有强迫症,那么你就会不得已开始回忆刚才你的用词和感情色彩,会不会让人产生歧义和误解?
尽管常常冒着长舌妇的心理自责,还是很得意自己是一个不错的故事讲述者。不然为什么有忠实粉丝追着我的博客和QQ空间听故事呢?毕竟,在我看来,能把故事讲好还是需要一定的功力的。而且,我也很希望通过一些故事的讲述,让人能够有一丝丝感慨吧。
演故事的人,是我辈不敢妄图成为的。这大概与我天蝎的心性有关。我也希望从别人口中听见称赞,享受内心的欣喜若狂,却从不希望成为舞台上的视线中心。舞台可以是属于霸气侧漏的狮子,也可以属于天马行空的水瓶,甚至可以属于精神分裂的双子,但天蝎大约只适合成为江湖上流传的片言只语。如果不小心成了焦点,那一定不是蝎子们存心,是炽热和冷酷的交织让他们成为了传奇。
前几天听了两期《晓松奇谈》,讲述了一班民国时期的国民女神的云起花落,唏嘘间感叹果然烟花易冷。红颜若指望有个安然的晚年,则只能选择最滋润的粪土而栖。唯一的例外,或许就是那个七窍玲珑的林徽因,眼光独具,步步留香。 可此等芳才,世间难得几回闻。
人生路短,故事传世诉情长。
身边看客,嗟叹辗转留芬芳。
如果身边有一个讲故事的人,等有一天你觉得合适的时候,把故事讲给他听。
小安原创 转载请告知
I can live without you.
I just dont want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