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随笔

昨天看完了马斯洛的《人本哲学》,之前看过了他的《人格与动机》,让我有些好像明白了我为啥会成为这样。我们其实对自己都不是太了解的,只有通过别人的眼睛才能更清楚的看清自己。我对这世界好奇,同样我对自己也是很好奇的,我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我是如何成为这个样子的。作为亲身经历者,我会有很多的迷惑,这应该是种必然。我需要借以他人的眼来看自己,不同的视角所看到的是不一样的。马斯洛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所以我在淘宝上又买了几本他的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自己相对于我们自己即是事,也是器。既然要想做一些事情,那么加强对自身的了解就是必须的。我的优势在哪里我的劣势又是什么,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永远都是第一位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不奢望做个聪明人,我只想做个明白人。因为我感觉马斯洛的理论对我有用,所以我决定多看点他的书。我的这个想法其实就是他对自我实现者的一个描述。我是应该庆幸自己成为了自己希望成为的人呢,还是应该认为因为我成为了这样的一个人,我才认为我希望成为这个样子。到底哪个是因,哪个是果。不知道我看完他的书能不能找到答案。

还是继续思考钱老先生的书吧。中国文化多讲了人道,但少讲了物理,所以有人说中国文化是重人文的,西方文化是重自然的,这也是有道理。我们该说,中国文化看重在人一边,西方文化则看重在物一边。

我现在的观点还是,文化就是一种针对于环境的综合解决方案。中西方的生存环境不同,所以才产生了不同的文化。环境不止是山川河流的地理因素,还应包括时间维度的因素。斗转星移,物是人非都是环境。环境无法重复,不可复制,所以历史没有可能重演。历史就是一种偶然中的必然。

中西方文化有差异,但也不能就说谁好谁坏,根本就不具备可比性。他们都是一定环境下,经过时间考验产生的,是一种必然的结果。虽然每种文化都有其优缺点,但这些也只是过程的产物。开始适应环境的发展动力,也会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变成制约发展的阻力。每种文化都不可能始终的充满动力,持续的可以推动发展。文化的适应性应该是来自他的自我迭代能力。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通过不断的自我完善来保持自己的适应性。适应的将被留下,不适应的终将被淘汰。好坏只是人的主观认为,自然界只进行选择,有用的留下,没用的淘汰,一切都是在用结果说话。哪有什么公平不公平,你自己不去想办法适应环境的变化,环境也绝不给你改正的机会。你的被淘汰,也许是因为你做错了什么,也许是因为你做了什么,也许是因为你没做什么,总之就是只要是你没做对就有可能被淘汰。

大家也没必要去挣个你错我对,我们应该做的是不断提升自己的适应性。别人从不是你的竞争对手,你自己才是。

西方文化的向外求,和我们东方文化的向内求都只是环境考验下形成的各自的一种解决方案而已。因为切实可行,所以留了下来。但过去的管用,不代表以后还会一样的管用。我们也不能因为我们的文明已经持续了很久,就天真的认为他可以理所当然的再存在很多年。我们还是要到历史和别人的成功中去寻找规律,不断的提升自己文明的适应性。不过我认为我们有一个优势,那就是我们更注重向内求,始终是在进行自我约束,或是叫改变自己以适应外界环境。我们更侧重于内修,始终在让自己去适应环境,而不是把重点放在改变环境上。可能是我们的祖先知道,环境是无法改变的吧,所以只能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再有就是我们有天人合一的理念,把我们与这世界始终是联系在一起的。那么环境的改变,我们也就必须跟着改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条死路·开泰讲中医养生篇 依赖文化生存的人们,文化之道偏,前面万丈深渊,大灭绝;文化之道正,前面希望无限,天长地...
    琴诗书画阅读 770评论 0 0
  • 成功的交流者是那些在特定的社会或是生态环境下能够最有效地传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信息的人,而年轻人或是交流的初学者则专注...
    47ee4fd45a42阅读 214评论 0 0
  • 其实有时候对自己真的是很无语,为什么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明明知道打了游戏就需要把这部分时间给占死,明明今天需要有任...
    放逐之刃阅读 86评论 0 0
  • 《人际的奥秘》曾仕强 “现在有个怪现象,很多人喜欢看书,但是看的书越多,自己越倒霉,因为他们看的都是西方人写的书:...
    读书笔记汇阅读 1,208评论 0 0
  • 第一讲中国文化的中心思想-性道合一论 一般讲文化的都认为文化就是人生,但此所谓人生,并不指我们个人的人生,而是指群...
    一个普通的笨人阅读 94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