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强调一点,进入某个科学领域的学科的门,与在这个领域里有大成是有云泥天壤之别的,我还属于刚发芽的。
回忆从前,我基本都是凭着本能乱翻书的,看的也是一些流行观点层面的书,看不出里面的门道的,尤其看些王小波、刘瑜、冯唐等等之类的完全只是满足了自己对某种观念的追逐,而不是为了从书本中找寻解决自己实际问题的方法。即便是这样,也因为看过的东西是自己感兴趣的,所以很多内容还是能记住,更何况,常常与人交流时,我大多会用书里面的观点或显性或隐性的去表述,而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用到了子鱼归纳所说的理解之后去分享这一类的方法的,所以,往深一步去追问,我相信每个人都能明白自己如果问出一个问题是说自己记不住某些知识,其实是没有思考这个问题本身的内涵意义,不是记不住的问题的,是这类知识本身就是新知识,没有跟已知的知识嫁接起来,记不住是正常现象,只需要多熟悉熟悉,把新的跟旧的嫁接起来,记不住这类问题会被解决掉的。
至于我如何一步步进了经济学的门,这可以简短的说,也可以拉长了说,我选择先简短点说。
曾经我也以为经济学是高深的学问,像我这样的文科生怎么可能跟经济学扯上关系呢,可即便是有这样想法,市面上流行的诸如《魔鬼经济学》、《卧底经济学》、《牛奶可乐经济学》、《怪诞行为学》等等之类的我也会好奇的翻一翻看一看,毕竟卖书的“忽悠”我们说这类书的作者把经济学讲得通俗易懂,普通人大概也能看得懂的,所以也就随大溜跟着人家的“忽悠”去翻了翻,乍看的时候也觉得人家说的也挺有道理,好像还真是那么回事,可是看过以后该记不住还是记不住,遇到问题该不知道怎么回事还是不知道怎么回事,而我依然混混沌沌的乱翻,只是这乱翻当中慢慢也读到一些好文章,这好文章也引导着我一点点看更多的好文章,当时不觉得这好文章能带给我什么,只是读的多了,就开始顺着作者的指引继续深入,渐渐地也就储存了能往上走一步或往前走一步的能量,直到某一天自己开始用同样的思维来思考的时候,发现用这种思维方式几乎能看清很多问题时,自然而然就折服于这思想,举个蹩脚的例子就是,有点像被师傅打发去每天扎马步的小徒弟,扎得久了,突然某一天踢腿出拳,那一刹那感受到某种能量一样,这时候的小徒弟会敬重师傅如敬神。
某一行内人真正的高手不见得在乎行外人的指指点点,看客在台下说三道四的风凉话跟手艺本身的技艺无关,谈的只是某种观点,如若真想探讨技艺,老师傅走过的路徒弟得大概走一遍,老师傅砌起来的台子徒弟得能爬上去才可以挑战。
经济学的学问之路于我也一样,张五常教授走过的思想之路我得跟着走一遍,我先行一步后,后面跟进来的人也得追上之后方可谈经论道,不然只是徒增一些无聊的争议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