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交朋友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的吗?

记得《世说新语》里面有一则关于管宁和华歆的一个故事,管宁和华歆原来是一对非常好的朋友,可他们这么好的朋友却最终分开了!

他们还是好朋友的时候,一起学习,一起劳动,一起休息!有一次,他们同在园中锄草,除草的时候,看见地上有一块金子,管宁依旧挥动着锄头,像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而华歆高兴地拾起金子,心里想着这可是老天赏赐的,可以用来改善一下伙食。

然而管宁觉得不劳而获是不对的,看到管宁的神色后,华歆非常不情愿地又扔了那块金子。

又有一次,两人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外面传来了很喧闹的声音,原来是一位达官贵人坐着豪华的车刚好从门前经过,好多人追着看!华歆听到喧闹声,立刻跑到窗户旁边看,可是他觉得窗户上看的还不够尽兴,于是跑出去看。而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等到华歆从外面看热闹回来,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我们就像这块席子一样,以后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华歆为此感到很无辜,说我们读书人,以后也是入仕为官的,我只是先去看看这种情况。但管宁只愿意一心一意用功读书,觉得志不同,不相为谋!

管宁选择 遵从自己的内心。其实现实生活中,很多所谓的朋友,并不是真正的朋友!有的人交朋友夹杂着个人的欲望,很计较个人的得失。当与人交往不再是合不合得来这么单纯,而是考虑对自己有没有帮助,能不能给自己带来利益,或者带来新的业务合作,为了一些自己想要的利益,说着违心的话,做着违心的事情,甚至有的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恶语伤人。

能交到合得来朋友,心底善良的朋友,互相帮助的朋友当然是人生一大幸事!可如果明知道是自己不喜欢的人,还要为了某些不为人知的利益,而违心的交往,那也是实心太累,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的人,最终都是希望都会落空!

战国历史上俞伯牙与钟子期一个善抚琴,一个则善听琴,因此两人关系极好,后来钟子期死后,俞伯牙因为世上再无知音而宁愿为之绝弦,不再抚琴。

管仲和鲍叔牙也是一对历史上的好朋友。管仲和鲍叔牙曾经一起做过生意,管仲总是会多分一些,别人都为鲍叔牙不平,但鲍叔牙说,“管仲不是贪财,而是家里穷啊”!管仲曾经上过战场,可是三次上战场都逃跑了,鲍叔牙说,“这不是管仲贪生怕死,是他家里还有老母亲需要奉养”,管仲感慨的说:知我者,鲍叔牙也”。我们没办法奢望每个人都有像伯牙与子期、管仲和鲍叔牙这样相知相惜的好朋友,但能有一位和自己谈的来的朋友,已然是万幸!

管宁和华歆他们二人之间并没有什么高低之分,管宁将自己的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个人修行当中,清新脱俗;而华歆则冲着儒家“学而优则仕”的精神,最后他不但位高权重、地位尊崇,也让天下离统一更进了一步。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路,现代人很少有像管宁这样对待朋友非黑即白的方式,毕竟黑的极致就是白,白的极致就是黑,世事没有绝对,一直在循环与转化,就看我们如何把握好度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忠心的希望,人生短短数十载,愿每个人都能有自己打心底里认同的真正的好朋友!人生路上,相伴一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