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照今世——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这一周,有朋自京城来,送至东站返京。

见时日尚早,从东站再往东稍二十里,去到荡口古镇看看。

荡口镇,江南名镇。水乡河道纵横,鱼米丰润。耕读渔樵,名人辈出。

荡口,名气还有些来自9527点秋香的华太师府上。然而,沿着小河,走到一家钟表馆,仓河南街41号,还有钱穆大师的旧居。

“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事业还是读书”。旧居中这幅楹联,大概能代表荡口钱家世代家风吧。旧居是新建,倒没有什么旧物,只是钱大师当年在此苦读的故事,依旧飘荡在廊柱梁椽间。

看完钱大师旧居,从这座江南小城的最东面,沿着高架,一路畅行,顶着夕阳回家,脑海里在翻曾经读过的钱大师的书,大概粗略看过的,只有《国史新论》吧。

翻翻书房,从书柜上层,找出了一本小书:《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复习复习。

这本小书,选了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五个朝代,汉唐宋明清,略举大纲,每个重要朝代都讲解了政府组织、选举制度、军事兵役制度、经济制度四个最重要的政治方面,最后,每一个朝代,还进行了政治得失的终极点评。

汉唐,是汉人文明辉煌的文明,也是钱穆着力推崇的盛世情节。他的观点,汉唐之后的宋明清,是一代不如一代。清更是异族统治,部族政权,大陆西沉。看《南渡北归》,中研院的史语所,大家遍地,不知那时钱穆在哪。估计,是观点的不同。特别是治史态度的方式罢了。

汉继承秦制,几百年国祚。唐,纵横东亚,怛罗斯千年盛转衰,宋,名相辈出,扬文抑武。明,黑暗开始。清,陆沉悲歌。近代,挣扎求生。每朝每代,三百年,盛衰更替,各有贡献。体制、税赋、科举、军事,各有成功,但都无永恒的强盛窍门。

要把此书当作中国历史的科普书来读,适合史学小白们。

不要当作史纲,不要当作真正的学术著作了。在史观上,也是一家之言。

虽说有些错误,但是脉络清晰,观点明确,分析到位,特别是对历史的转折,政治的得失,易读易理。

但是这书,对于我这样的不严谨的史学爱好者来说,真是有趣的一本书啊。

读得好玩的,一是柏杨的《中国人史纲》,二是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还有就是这本。

黄仁宇的书带着野人山的豪气和赫逊河畔的严谨细腻,把书写成论文样,或说本来就是论文。而读钱穆的这本小书,就别计较其中的大大小小的历史错误了。

你可以怀着对国史的温柔爱好,在一个春日的清晨,或是落雨的午后,一口气读完,是为一件极其爽气的快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