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7年1月1日起,我正式辞职了,离开了工作9年的通信行业。在过去的这一年里,我是个“全职爸爸”。
我不是个安分的“全职爸爸”,我希望能找到一个兼顾家庭和孩子的事业,而不是蹲在电脑前,或者异国他乡加班。所以,教育孩子对我来说就有了额外的意义。而在年底总结之际,这个问题就不断跳跃在脑海之中:花了如此精力和成本,我能把孩子教好么?
标题党?
这个标题就是我到年底的心头疑问。毕竟父母不是我们唯一的身份,不管有多么爱孩子,我们都没有能力过分开销时间和金钱。对父亲来说更是如此。
当然我们不能把锅甩到孩子身上,对那种经常跟孩子说“我这么幸苦,还不都为了你”的家长,我一向支持孩子怼回去:“求求你,不要为了我了,去过好你自己日子吧!”
所以,标题实际上隐藏了一个主体“我”。我能把孩子教育好么?而不是“孩子能被教育好么?”
虽然本人偶尔被误认为文艺青年,以至于离职时同事们给我送了一全套的莎士比亚全集,但是我敢对索尔维会议合影的诸位大神保证,我骨子里面还是正统的理工男。所以这实际是一篇技术文,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以巳来者。保证读者喝不到一滴鸡汤。
“几十万”是一个教育物质成本,今年为了学习教育,学习心理学,正面管教,父母效能训练(P.E.T),课程花费超过三万,这是直接成本;而这个数目还不够去年的个人所得税钱,这是机会成本;一年时间全职学习教育,这是时间成本。几十万并不完全是标题党。
再重复一遍,这个投入的目标不是“把孩子教好”,而是“学会怎么教育孩子”。其实这个问题有现成的参考答案:师范大学出来的一个老师也至少要四年的专门学习,但是有多少老师就能说一定能把孩子教好?我父母都是老师,我老婆也是老师,我从小就知道不止一个例子,很著名教学成绩很好的老师,结果自家孩子很差。而很快我就能自己体会到,这事没那么简单。
“大数据派”和“算法派“之争
明朝三大才子之一杨慎号称“无书不读”,在下不才,虽然难以企及,但是心向往之。所以从小就喜欢各种“杂书”(和考试无关的书),从中也慢慢形成了自己的认知和观念。基本上也可以说,我的学习思路是“大数据”型的,通过大量的阅读吸取知识,再加以提炼过滤成自己的东西。
但是正好,我的另外一个朋友,他就持相反的思路:他在学习逻辑学。因为他认为,看再多东西,那是别人的东西,而真正有用的,是自己的东西。按我们的说法,他要创造自己的“算法”,来获取世间之“道”。
关于这个“路线问题”,我们有长期争论。我有一个很自以为是的比喻:如果自己有足够修为,大量阅读就是“北冥神功”,否则就是“化功大法”。
既肯定了朋友的“自修”,还抬高了自己的修为,非常完美的描(che)述(dan)。
也许这个想法没错,错的是太高估自己了。
当我开始“育儿”这个伟大事业时,并没有什么明确的方向,知识和思路来源就是两方面:书籍和公众号。公众号不加细说,免得像打广告,而且现在看大多不推荐过分信读;完整的书籍方面,不管实体书还是电子书也弄了不少,包括蒙台梭利各类,也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些热门育儿书。
看了一段时间以后,我准备做一件事来加强学习和实践:育儿日报。因为不断的发现越来越多的教育公众号,虽然说现在流行“碎片阅读”,但我相信很难有人能看得全。所以我打算看了以后总结一番,记录和提炼top5的有价值信息,这样我自己得到学习,也可能对旁人有参考。长期以往,简直就是育儿界的“今日头条”啊!
然后……两周不到就停止了。因为我发现大V们实践了老妈小学跟我讲的一个作文道理:“天下文章一大抄!”今天这个观点A在A号看见了文章,过不久可能就在B号看到接近内容的,然后C号可能也来一遍。我不指责谁抄袭,但是观点真的没有什么新意。
更严重的是,你可能看了一篇文章,觉得“嗯,专家就是专,大V就是V,说得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觉得一下子掌握了神兵利器,敢于跃马扬鞭,往阵前一指:“呔!那熊孩儿,放马过来会一会老子我!”但是转天遇到一个情况,还是“我艹,怎么办怎么办?好像和文章对不上号啊!”
以前工作中一个技术大牛,各种场合强调方法论的重要,当时觉得不过如此。现在,我在一个遥远的领域被啪啪打脸。
走上学习的不归路
PET,宠物?父母效能训练,这名字真是……没有一点人文气息,我第一下看到时想起来“NodeB”(3G网络基站:节点B……)的命名,几乎同样冷幽默。
不过走上P.E.T的道路倒是颇为戏剧化。最早是老婆大人不知道在哪看见了买了两本书,然后她奇特的从某个地方看到了中国东区上海的P.E.T讲师班报名信息给我看,问我要不要学学,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去上海好麻烦,我就顺着文章,顺藤摸瓜找到了中国区总号,又找到了西区号,然后找到了童育汇的明珠老爷(PS:索额图何在~),然后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上了柳叶柳食神的工作坊。
抱着怀疑一切的“科学心态”,我拒绝了一届讲师班的最后一个名额……不过上完工作坊就后悔了!这个确实就是我要的“方法论”,有科学理论基础,有指导思想,有实践办法,当然也特别难。
由此开启了我的一个新的学习阶段,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单打独斗开始体会和意识到交流的重要。今年我参加了两次P.E.T工作坊,一次T.E.T工作坊,一次P.E.T讲师班,“半个”华德福读书会,还参加了P.E.T年会;除了线下课程,还有多次线上课程和读书会。期间认识了很多人,听了很多故事和经历,也有很多交流。学习不是闭门造车,信息流动起来,会带来更大的效用。
另一方面是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养方法论,以P.E.T为核心,融合游戏力,无条件养育,蒙氏和华德福的部分内容,形成自己的认知。而学习和消化这些知识的背后,是“刻意练习”为主的学习方法论。
如果我们学习的目标是为了考试,那到此的描述看来是很乐观的。按老婆大人的朋友说,“这简直就是爸爸中的玛莎拉蒂”,我还可以装逼说:“不,我目标是爸爸中的布加迪威龙!”
可惜,所有的 “教”、“育”事业都必须观察其对象才能说成果。一个老师如果没有一群清华北大985的学生无以称“名师”,梁启超没有梁思成这样一群子女不会被誉为教育达人,孔老夫子的三千弟子中如果没有72贤人也不敢加一个“教育家”头衔。
我们家腊宝小朋友,就是我的“试炼”。
按照很多成人的“看法”——我们叫做“标签”,腊宝有或者曾经有很多“问题”:
胆小:不敢溜滑滑梯,甚至不去小朋友多的地方;
内向:不跟其他小朋友玩;
懦弱:不跟其他小朋友抢玩具,被抢了经常也是无表示;
迟缓:一岁半的时候还只会零碎单词;
娇气:摔疼了委屈了是必然要哭一下的。
P.E.T第一部分就会告诉我们:父母是人,不是神!人就会犯错,人就会发脾气,人就会有情绪而不能保持理智。所以我们会对孩子发火,责骂他们那些不可接纳的行为。但是过后就会很后悔,思考”为什么我没有做好?为什么学到的没有用?“这种情绪越来越多发的时候就进入恶性循环,于是我会不时的烦躁,是不是自己没学好,是不是自己做不到?
不过我也观察到的一个有趣现象:
P.E.T学员的复训率很高,P.E.T家长学习其他课程,特别是妈妈们,学习各种”自我成长“和”自我修炼“课程的很多。
一个人悲哀是真悲哀,很多人一起悲哀,就不是个事了。不是同理心安抚,说白了就是幸灾乐祸。看到大家都有遇到问题,其实心里就多少没那么难过了。
在经历了漫长的”terrible two“以后,我终于明白了中学历史老师说的另外一句话——在他的第一句话”学历史要学史识“影响我十几年后,才理解这句话,大意是说,哲学是很有价值的。
在被“方法论”空间打脸之后,又出现了一次”时间打脸“。
“信良知”之学
这件事情最终走到了“形而上”的地方。简单点说,就是要找动力。
王阳明“致良知”之学,早先要“立志”,要有做到“圣人”的目标和理想;后来说“信良知”,你要相信你的为人为学之志,才可能做到。这和P.E.T的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很像,相信人有实现自我的内在动力,而不是靠奖惩来训练自己或他人。
好多人“教孩子”是靠外动力,你可以简单给孩子奖惩,考一百奖励一百,考五十打五十,简单粗暴。对自己怎么办?因为“做父母”同样要从孩子身上作用,而孩子的状态——我特别喜欢的一个描述——孩子是“薛定谔的狗”,你不能指望短期从孩子身上看到你想要的结果,如果注意控制短期结果,那长期必然有期望外的结果。
今天陪孩子买个包,明天凶孩子罚掉私房钱?左手倒右手的事情,别自欺欺人了吧;要不跟孩子签协议,今天玩手机没陪你,三十年后奖励老爹我住院你可以不管的一次机会?太长远的奖惩是没效果的,人本性是“不见棺材不落泪”;让孩子给你钱或者打几巴掌……当我没说。
教孩子不是“工作”,是“创业”。工作时候,做多做少可能直接反应到工资奖金上;创业时候,可能累成狗,到头来还是亏光裤头。发完工资自己却没有了的时候,只能心里描绘一番美好未来安慰一下自己;各种为孩子好以后,看见还是一个熊娃,跟”别人家的孩子“差一大截,也只能打气坚信,孩子是个长线投资,早晚必成大气。
所以我看到好多妈妈们四处学习,感觉方向是把被环境和时间蒙盖的心重新打磨,能更好感知自己,感知世界。我接受不来这种”感性“,掉头看看心学。做不好的时候默念”知行合一“;烦躁的时候告诫自己要”静坐“;怀疑动摇的时候回顾”致良知“;气得要死时候想想”无善无恶心之体“,换个角度看事情。在旁人看来,确是理解粗疏,但是对自己,却多少算是转化成了自己的思维,对自己就容易”信“ 和 ”行“,毕竟聊胜于无。
All is well
当我在P.E.T年会看到具体数据的时候,我是有一些焦虑的。我担心P.E.T会在中国”死掉”(商业上),一个没有造血能力的事物是很难生存的,再美好的东西也不能靠乞讨生活。有一次和朋友讨论钱宝网事件,忍不住抱怨,有时候干嘛不学学骗子的手段——当然只是抱怨,不可能做那样的事,因为君子“有所不为”。
另一方面,这又一层加深了我对未来的焦虑。未来孩子进入幼儿园,小学,中学,要面对更多的老师和家长。如果说老师也偶有奇葩,那家长就是奇葩的花园了,不遇上几个是不可能的。大家对父母自教育如此忽略,以后还有大把的问题。
幸好,老婆大人在把我踢下水以后,自己也跳下来了——她也学了P.E.T,这样相当于作战有了“僚机”,事半功倍。有一次谈到幼儿园时她很好的缓解了我的焦虑。
老婆大人: 你之前说不用去华德福幼儿园我觉得也对。
我: 啊?我说了什么?
老婆大人: 你说社会上哪有纯净的环境嘛。虽然华德福理念和环境很好,但是腊宝总要面对问题的,所以不必要过分讲求。我们自己能做好自己的就行了。
我: 哦……我讲得很有道理……
其实关键就是,我要焦虑啥呢?永远也焦虑不完。腊宝在两岁半时候还只说单词,现在就要头疼跟他辩论道理了……看新闻虐童那么焦心,在托班他的糖糖玲玲老师也带得很好。前面担心的他身上各种不好的“标签”,正在或者已经被一一打破,虽然同时他会带来更多的“麻烦”,虽然遇到时候还是可能生气,郁闷,但是有自己的信念和身边的支持,可以很快的平复心境,复盘,实践,再复盘,再实践。总有一天会修成正果。
所以,放平心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祥瑞御免,家宅平安。
后记
这是一篇迟到的,不完全的经验总结,其实最终来说,在走了无数弯路后,我可能还在走弯路……但这无所谓了,因为我们在路上。阳明公所言,“我心光明,夫复何求”。
在2017年,找到了“术”和“道”
在2018年,实践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