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天生是个急性子,吃饭快、走路快、做事快……,所以有同事说:一听楼梯脚步声就知道是你来了!还有同事劝我:路边的风景也很美哦,为什么不慢点欣赏欣赏呢……
的确在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效确实很重要,但猛然间让我想到一个话题——有些事有时它也急不来……
壹
我姐的外孙2岁的时候还不会叫爸爸妈妈,但性格开朗,整天活蹦乱跳,调皮的很!我姐的女儿急得不得了,到处打听哪里可以帮孩子打开那张嘴!我姐倒不急,说自己见过类似的孩子,有的孩子说话晚,急不来!果然孩子到3岁了,不但开始“张嘴了”,而且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来到我家不是“姨姥姥,我的爷爷哪去了”,就是“姨姥姥,你家的哥哥在干什么(因为我儿子比他大6岁,他看到比他大点的男孩都叫哥哥)”!
我想说有时孩子的语言表达急不来,他的成长发育需要等待!
贰
今年教了个学生,总体成绩班级前五,可后来发现他语文上毛病不少,作文总爱“随心所欲”,记叙文不写事,大道理连篇,做题不审题,看错题……
先要求他,平时做卷子注意这些毛病,结果不理你还是老样子,全班点名让他注意,也像个没事人一样,这不,期中考试,语文成绩比前后同名次的同学落后20多分,总体成绩下降不少,一看,卷子干干净净,一个题目不审,要求写“哪些论证方法”——至少写两个,就偏把题目看成了“哪个论证方法”——回答了一种。作文选的记叙文,就是不写事……,联考私下一排名,后悔了,大家都说他“不撞南墙不回头”!
我想说学生的成长有时急不来,有的得“撞南墙才回头”,甚至撞的“头破血流”!
叁
这周我们学校和其他兄弟学校开展了教学联盟教研活动,周二来我校听课,这次讲课的老师坐我对面,这是她上班以来,第二次讲公开课,很年青,备课时,用心选课,设计课也虚心请教,所选课文“滚瓜乱熟”了,可就是紧张,在那背导入,背结束语,背……,我说不用紧张,相信自己,像导入不用那么“死板”的去背,随口说说,自然点更好,并给她做了一遍示范,她说“我要是像你一样说的这么自然就好了”!我说慢慢来,你会的,放松点!
上课了,从头到尾,课设计得很好,就是语速慢不下来,中间我也暗示她了,可……
更紧张的是离下课还有5分钟,就完成了教学,然后说“我们今天的课就到这里”,冷场了,我急中生智,对听课的老师摆手,示意先出去!
后来评课时,这位讲课的老师说,她太紧张了,我们都安慰她,你还年青,以后就好了!
我想说,从她的身上,我们是不是也看到了自己当年刚上班的影子呢?从初任教的胆胆怯怯,到现在对课堂的游刃有余!
是的,有时教师的成长也急不来!
肆
三个故事后,我想到了最近工作室共读的一本书活动,上学期读的是《余映潮初中语文创新设计40篇》,这学期读的是《余映潮语文教学设计80讲》(这本还没读完)。两本书让我对余映潮先生的创新设计佩服的五体投地,特别是板块式设计,不同的课文总能随手拈来不同的板块!
这让我想到2018年,我在华东师大主办的国培活动中,作为主备人讲公开课《马说》时,丁莉老师帮我指导,用板块式设计,我还是那样懵懂,那时设计的几个板块现在再看有点牵强附会!
现在再读余映潮老师的书,觉得一切优秀的教学设计都来自于对课文品的深,品的细,品的美!
我想说自己通过教学以及阅读名家作品等方式、方法,也一天天在成长!
尾声
余映潮老师说他从2003年到2012年用10年的时间写成了《余映潮语文教学设计80讲》,我想说从老师到名师,再到名家都是急不来的,它需要一个认知的过程,不是吗?
但是不是能成长,成长的快与慢,还需要我们自己在急不来的情况下,去认知、去提高!当然能少撞南墙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