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唯一一个去年9月份竞聘上岗教研组后,至今仍然留在教研组的人,回头想一想,还是有蛮多想说的的。
效率与能力一定会提高
和去年相比,加班算是少多了。犹记得当年刚进入教研组,周末上课,其他五天几乎会有四天在加班,当然也是要做ppt,做解析,做易错点。但相比今年,要搞万人测A、B卷(学生版答案版解析版,双向细目表,阅卷),要搞教材大纲(启智教材,C体系),要做计算手册,要做入班测,要做家长会PPT,要电子化,甚至在暑假集训连上的情况下,还在五天中间的一天做出QQ群第一个月维护需要的主题和资料。做东西的效率和质量明显是有很大提高的。
对于自己来说,这大概就属于自我的增值吧。以后如果依然是从事教师职业类的工作,至少不会陷入两手抹黑、一点方向都不知的境况。第一阶段,简单从个人能力来说,在教研组的磨练一定比在其他位置来的,对教学能力帮助会更多一些。
军需处的作用,后勤处的地位
芬姐曾说,我们会为大家提供枪支弹药。也的确是这么做的,自从芬姐接手之后,说实话,总是可以主动的去想我们能够为老师们提供什么,不会陷入被催促的境地。我们目前所做的事情,看起来更加系统、有逻辑、并且真的是老师和家长都需要。所以这个芬姐的话的确是做到了,像亚静会说,别人可以一想起我们就觉得靠谱,多好。其实不乐观的我来说的话,我不知道别人会不会有这个想法。
这里就涉及到了我的负面想法,还是想一吐为快。我们做了很多,如果我们做的这些东西都不提供给老师们的话,有多少老师连基础的上课都做不到了,更别说家长服务,但是,老师们对于教研组的态度却是我要什么你怎么还没给(甚至可能我们已经给了只不过忙碌的老师们连消息都懒得看)、你这个有问题、你们忙啊辛苦了我们把你们的替着玩了。。。同酬不同工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眼看着周边那么多老师只要周末上上课,平时就和家长打打电话,上班时间转到一块儿聊聊天下班逛逛街,就会觉得我到底为什么还要继续待在教研组呢?仅有的想法竟然就是,心不虚。我知道我做了什么,回顾起来我不会心虚。虽然多少其他什么都没为组织做得人也根本不心虚,甚至会说我课那么多需要给我配两个助教这种话。这样的组织,真的正常吗?
团结大于个人
团队协作的力量其实才是最大的。不用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