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30 借一篇大咖的文章,来告诉你好文章的内核是什么…

我们说写一篇好文章就是在不断打磨文字产品的过程,而产品最终是要面向用户的,文章的消费者就是文字面前的一个个鲜活的读者,好文章要考虑读者的需求和感受,既要悦己,又要达人,才能传阅得更广。

一般而言,作者可以从自身的生活实践出发,或从专业领域,或回答别人的问题,或自己提出问题给出解决方案(SQA)等角度着手,写出合适的“利己利他”的文章来。

以我今天早上在看的晓航老师的《不用督促的学习》为例,整本书都很好地体现了用户思维,在传递着有内容有价值的文章,所以这本书能持续霸榜当当亲子教育类图书第一名。


我们仅以其中的一个章节为例,来分析下晓航老师是如何做到从读者角度写文章的。

文章标题:“培养孩子学习内驱力,父母要坚持两个原则”

首先该标题简单直接,观点明确,一看就是干货文章;

面对读者不知道如何培养孩子学习内驱力这个问题或者痛点,晓航老师从自己的专业出发,来为读者剖析什么是内驱力学习以及如何培养,一下子就吸引了不少读者的眼球,是不是?

文章整体框架很清晰,老师从两个子观点来分别阐述这两个原则:

子观点1.<自主学习是快乐学习的结果>;

子观点2.<学习成绩出色是自主学习的额外奖赏>。

在子观点1的阐述中,老师列举了家长对于快乐学习的几个误区,并一一拆解,其实对误区的认识清楚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个过程中家长会对号入座、省视自我、加深自己的认知。

其中,在误区“学习需要坚持,但不一定是艰苦的”中,老师举了居里夫人发现镭、司马迁撰写《史记》、王羲之练字的例子,一反家长平时认为这些都是“艰苦”的过程的认知,跟孩子交流时也不免传达了“学习是艰苦的”的观点……

老师认为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恰恰是这些过程帮他们度过了人生的其它的“苦”,其实这些伟人在认真专注于某件事情,获得的愉悦会比普通人更持久,更能鼓舞人进行更苦难的任务。

这也就启发了我们这些普通家长注意培养孩子内驱力、找到快乐学习的内核。

不要把学习认为是艰苦的事情,而是长期坚持专注于事情本身和目标的过程。

子观点2的阐述就更有意思了,老师详细讲述了她是如何陪伴孩子完成背书(背诵《桃花源记》)和写作文(分析蜘蛛开店为什么失败了,该怎么改进等等)两次学习任务的过程

这两个案例都特别生动,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无需苍白地论述观点,答案也就存在于这些故事中了。

故事中蕴含着亲子沟通、启发式教育、如何从一个点的问题扩大到线到面来进行一场高质量的陪伴、如何从术上升到道等等,让家长们读者们不要再拘泥于学习任务本身,达到唤醒孩子学习内驱力的目的。

文章的结尾老师再一次总结了观点,还预留了思考题,让家长想想自己对于快乐学习的看法,自己有什么让孩子快乐学习的经验,如何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运用这些经验等等。


是不是很有启发?

整篇文章读下来家长会有种恍然大悟、醍醐灌顶的效果,忍不住想要分享,要赶紧学习运用到自己的日常中。

所以晓航老师的作品很成功,能够结合自己的专业和生活经历输出自己的价值观点,我相信老师在创作过程中一定是很快乐的。


我们自己写文章的时候也要有这种“悦己达人”精神,让我们的文章更有存在价值和生命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