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一旦被“完美”绑架,管理者也不好过。新易太和杨继刚讲师在培训的时候,总是提醒管理者,不要假装完美无缺。追求完美,是很多管理者身上的优秀品质。新易太和《战略转型:激活员工、赋能团队、解放老板》。这种品质,往往会转化为对产品、客户、团队负责的态度,这种态度,也让很多公司脱颖而出,成为业界的领军品牌。
一家公司的伟大,一定与它的管理基因密切相关。而追求完美,恰恰成为很多优秀公司的成长基因。追求完美的背后,是一家企业对现状的不满,是敢于挑战现状,是不停留在过去的功劳簿上,追求完美也包含了一定程度的自我否定,只有勇于否定自我,才会有不断的创新突破,也才会有一家企业的基业长青。
追求完美≠管理者自身完美无缺
事实上,没有完美无缺的管理者。我们必须要承认,任何一位管理者,往往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性格和行为缺陷,这是正常的。有时还会因为不同的专业背景、工作经验和家庭影响,在具体的管理决策中,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偏好,这恰恰是不同管理者的风格所在。
但,如果一味的想在下属面前,维护自己的权威,保持一个完美领导的伟大光辉形象,甚至连一个小的瑕疵都不放过。那么,且不说这样的管理者容易把自己搞的疲惫不堪,就说这种刻意的假装完美,也会让下属觉得与领导之间距离太远,甚至有点遥不可及。;时间久了,下属感受到的,不是上级的完美无缺,反而是上级层层包裹下的距离感与不信任。这往往与管理者的初衷背道而驰。
不要刻意追求完美,更不要假装完美无缺
在团队面前,越是假装完美,越容易造成隔阂与猜忌,越会让下属感觉不真实。而所谓的团队凝聚力,往往是建立在真实与信任的基础上,员工可以包容一个不完美的领导,但绝不会喜欢一个不真实的上级。在完美与真实之间,不假装完美,不掩盖真实,才是管理者面对团队的正确态度。为什么有些管理者,会在下属面前假装完美无缺?有三个影响因素:
首先,是出于观念的影响
很多管理者会天然的认为,作为上级,一定要比下属表现的更优秀,不然凭什么领导别人。这话当然没错,但问题在于:管理者不可能在所有行为上,都比下属优秀,也不可能永远都比所有下属优秀。
从管理的角度而言,能被提拔为管理者,更多是因为管理者在某些层面更能胜任管理角色,这往往是岗位胜任的考虑。但,岗位胜任又往往是聚焦于某些层面,而不是管理者的所有行为。团队管理,强调的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是一个团队的分工与协作,如果上级什么都强,还要团队干什么?如果上级什么都优秀,下属的进步空间又在哪里?没有了团队协作,没有了员工成长,一家公司设置管理岗位的意义又何在?
因此,管理者要从观念上重新定义管理角色。你的使命,不是让自己完美无缺,而是要打造一个合理分工、高效协作、提升绩效的优秀团队。管理者要在岗位要求的品质、行为与能力上不断精益求精,但这不等于管理者要时时、处处、事事表现的完美无缺,用完美的观念束缚自己,最终,管理者换来的,往往是痛苦,而不是快乐。
但树立权威不等于每件事的处理都完美不缺。权威的来源,不仅是组织赋予管理者的权力,还有管理者的日常行为。如果一个管理者,只能靠组织赋予的权力来保持权威,那么最大的问题是:团队的服从,仅仅是基于管理者的头衔,而不是出于对管理者本人的尊重。
因此,管理者要告诉自己:在成为管理者之后,不要总拿权力进行管理,而要通过行为影响团队,这也是权威的来源之一。在管理者诸多行为当中,表现出真实与真诚,越来越成为管理者凝聚人心的关键要素。在下属看来,上级领导越真实,信任度越高,彼此的距离越近,团队凝聚力越强。反过来,如果上级领导可以假装完美无缺,时间久了,团队会越发觉得领导不真实,不值得信任。
第三,是出于自己的不自信
有些管理者总会认为,自己能成为管理者,运气的成分更多一些。对于能不能胜任岗位这件事,一点把握都没有。因此,他更要尽可能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问题,在团队面前表现的完美无缺,只有这样,下属才能信服我。
其实,管理者要明白,大多数情况下,你被选拔为管理者,不是因为运气,而是因为能力。从管理的角度,一家规范化的公司,选拔任用管理干部的标准,往往不在你的上级,而是你的组织。况且,选拔的过程,往往还需要公开竞聘、过程公示、公司考核,这是公司行为,不是个人行为。
当你被任命为管理者的那一刻,首先要给自己信心,我是公司严格选拔出来的;其次要告诉自己,我还有很多问题,今后更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同时,还要告诉自己,我不是完美无缺的,我有很多问题,但如果我能在团队面前表现真实,我会收获更多信任,我会赢得更多尊重,我的团队会更加表现优异,那才是我想要的精彩。
新易太和《战略转型:激活员工、赋能团队、解放老板》总裁班:缺乏管理经营,管理成本过高的公司核心大股东及总经理;被日常管理等事务缠身,陷入管理的泥潭无法抽身的董事长或者创始人;学了太多的管理,却一直没得到有效的解决方案的企业家和高管,核心人才流失,组织效率低下的成长型企业。